看到今年七月紐約亞洲電影節閉幕電影是《九龍城寨之圍城》,雀躍了一陣,久違的香港電影,已消失了的城寨,只能在電影中找到一絲慰藉。忽發奇想,有什麼香港電影是以前沒看過,但現在想找來看的?腦海馬上浮起一個名字:古惑仔。
Category: 香港人事
蓬門綺羅
我的童年、少年和成年都在新界大西北的一條無名小村度過。童年的歲月無憂無慮,少年時代,見識多了住在市區的同學,的確感到有點相形見絀。
村路
無無聊聊找谷歌街景地圖看看老家,谷歌真的是一個偉大的公司,沒有它,遠在千里的我,恐怕再也「看」不到故土。只是有點疙瘩,近年蓋了一條新路,橫貫全村,像獵戶座的金腰帶,而且更起了一個名字。
老爸與Skype
我爸當然沒有用過Skype,他走時九十,稱不上是90後,我也不懂用Skype,用之前,更是聽也沒聽過,之所以用,全是乾兒子的推薦,是他教我怎用的。
夜話瀏覽器和書簽
開始上網也有廿多年了,幸運地趕上互聯網在香港萌芽的時代,那時用的瀏覽器叫網景(Netscape),年紀輕的大槪不知道這個名字。
家有一鋸
我的童年、少年經歷的確跟很多香港人有點不同:我家是有鋼鋸的,不單有鋸,而且我會用,在中學時就用過。那時候在村裡,家有一鋸是很平常的事。
二維碼的恐懼
互聯網仍未普及的年代,只知道條碼,英文叫barcode,由一排粗幼不一的黑線組成,當中代表不同的數字組合,不同的數字組合代表一堆數據,用條碼掃瞄器一掃,就會看到這堆黑線到底代表什麼意思。第一次聽二維碼這個詞時是叫QR Code,不知是何方神聖,因為沒手機,好像跟自己不太有關。
草紙
讀過中文大學的,一定知道這個陳年笑話:有人問,中大廁所的衛生紙跟砂紙有什麼不同?答案是,砂紙有一面是光滑的。
推車仔
車仔,廣東話,手推車也,但不是現在運貨那種手推車,太美觀和太先進了,我說的是舊時香港人用的角鐵黑轆手推車,有些推把還可以摺疊起來。這類家用式手推車,我家有兩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