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剛過去了,十月份是恐怖片出爐的季節。今年很多人都在談論一部聞說嚇到入場觀眾要吐的血腥虐殺恐怖電影Terrifier 3(台譯:劊樂小丑;大陸譯:斷魂小丑)。我看了。有沒有吐?當然沒有啦。這些大噴血漿的殺人電影也是其中一類愛看的電影。
如果不是血腥恐怖片影迷,只是純粹好奇入場想看Terrifier 3,要有十足的心理準備。
恐怖片不算是很多人喜歡的片種,可能是臉書的大數據影響,令我覺得最近身邊多了好多人愛看恐怖片。Terrifier 第一集本來是一部B級恐怖片,B級電影是指製作成本低的電影,美國每年生產大量B級片,都不在戲院播映﹐以前是走錄影帶市場或者在小電視台播放,現在是串流平台。如果不是恐怖片迷,根本不會知道Terrifier 這部電影的存在。
如果要講Terrifier 3,我會形容這是《德州電鋸殺人狂》、《黑太陽731》和《人皮客棧》的混合體,這三部電影當然也看過,我家還收藏了《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的DVD,之前還放在一堆古典文學作品旁,後來有朋友來訪提點一下,才把這些恐怖電影DVD拿開另外放了。
Terrifier 3,顧名思義是一套續集電影,之前有人問我Terrifier 3的第一集和第二集叫什麼,嗯,就是叫Terrifier(1)和Terrifier 2啊。第三集的結局留了個尾巴,看來會拍第四集的機會很大,只希望不要像《奪命狂呼》(Scream)或者《死神來了》(Final Destination)那樣,越拍越濫,最後無以為繼。
後來才得知,香港原來根本沒有放映過Terrifier的第一集和第二集。這部B級電影的第一集出來時,在電影節放映,之後也沒幾間戲院肯上映,我是無意中發現的。那時重拍版《小丑回魂》(It,2017)剛上映,片中殺人的就是一個小丑,於是就對小丑當主角的恐怖片有點興趣。
有小丑的恐怖片不算多,有一部大家可能已忘了,就是《鬼驅人》(Poltergeist,1982),不過裡面的小丑不是人,只是玩偶,而且不是主角,但也很可怕,當年看完還發惡夢。不得不提,《鬼驅人》是兩個導演合導的,一位是《E.T.外星人》史提芬史匹堡,另一位就是《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的導演Tobe Hopper。
看完Terrifier 1後,找回導演Damien Leone的舊作All Hallows’ Eve (2013)看,Terrifier第一、二、三集中的小丑叫Art of the Clown,原來的構思是來自電影All Hallows’ Eve的,扮小丑的演員是Mike Giannelli,後來他退休了,Damien Leone拍Terrifier第一集時時就起用了David Howard Thornton, 大衛演的小丑,眼神和動作令人不寒而慄,比Mike Giannelli恐怖得多。
Terrifier這部恐怖片之所以爆紅,David Howard Thornton應記一功。卸下妝容的他本人長得蠻帥氣的,但眼神帶點邪氣。聲音很好聽,當然了,他本來是做配音的,可以聲演一百一十個不同的角色。
David Howard Thornton一夜爆紅,接受訪問時說,很開心見到這麼多觀眾入場看,希望電影能把觀眾帶回戲院欣賞電影。這句話聽來有點辛酸,戲院入場觀眾人數每下愈況,沒辦法,大勢所去,近十年,大家都轉到串流平台去了,但難得是他更關心的是入場觀眾。
我是抱着看喜劇的心情看恐怖片的。很少看喜劇,好多香港人喜歡看的周星馳電影沒看過,第一次看他的電影時人已在美國,看的是《少林足球》,真的幾好笑,有點童年時看美國卡通片Roadrunner嗶嗶鳥的感覺。有學生問我喜歡看那類型的電影,想也不想就回答:「恐怖片。」
Terrifier雖然是恐怖片,但拍攝時卻是充滿歡樂的,曾看過第二集的拍攝花絮,成本低,很多東西都像是手作式的玩意,演員和工作人員合作無間,邊拍邊笑,不信?
當你看到小丑兩鼻插着兩條棉簽,一條木的站在背景的人堆中放空,然後又看到斬甩頭的道具頭做得不夠好,結果正式拍攝時被一刀斬碎了,工作人員眉頭大皺,是不是想笑?
工作人員拍生劏美女道具人時,鏡頭下血流成河,其實那是塞滿了棉花的肉色膠袋,由於不是現場收音,現場拍攝時,背景是播着搖滾音樂的,大家在有說有笑,小丑只是入鏡部分穿了戲服,鏡頭拍不到他的頭時,他根本連面具也沒有戴。扮小丑的David還有一個替身演員的,名字好像叫Barry。二人最喜歡在拍攝期間叫工作人員猜誰是誰,玩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