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的咖喱牛肉飯
六月初,英國全國上下放假四天,大家都惡意出遊、惡意都跑到去倫敦,為了一睹女皇風采,市中心街頭到處都是人,比旺角還要熱鬧。登基白金禧慶典假期第一天,我人仍在荷蘭,無法感受慶典當天的氣氛。第二天回到倫敦,為了避開人群,反而坐火車去了劍橋。
從朋友家去劍橋的路很簡單,也是先到市中心的St. Pancras火車站,再坐一程火車,下一站就是劍橋,火車車程才五十四分鐘,來回車票二十英鎊。
在劍橋下車,走出火車站,才發現還要走十六分鐘才到市中心,雖然也有雙層巴士,但為了見識當地,還是選擇了走路。
火車站附近有一個植物公園,名為劍橋大學植物公園。沒去過劍橋的人,我很推薦進去看看,入場費是成人六鎊八(網上售票七英鎊半)。什麼叫鳥語花香,留連忘返,進去就完全明白了。那兒有一個玫瑰園(不是香港以前號稱打造的玫瑰園),種滿了各色的玫瑰,英國玫瑰以大朵著名,比普通玫瑰大一倍以上,盛開時如成年人手掌般大,高雅大方,絢麗華美,跟它可以媲美競艷的,只有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牡丹。
在英國除了遊覽歷史名勝外,公園也是不可放過的地方。英國人愛園藝,幾乎每家每戶,前院都悉心栽種玫瑰和各式花卉。
植物公園草木萋萋,有些角落的草長得有點高,得見全貌,這才知道,原來草也有很多種樣子的。如果在紐約公園,早被人剪短了。
離開了植物公園,沿着大街往北走,就是市中心,亦即是遊客的目的地:英皇學院和三一學院。劍橋大學有點像香港的中文大學,分有幾座學院,最出名的就是英皇和三一,也是最多遊客去的地方。徐志摩寫的《再別康橋》,也是在那頭,只是當年的撐一支長蒿,只能向遊客深處的康河漫溯。一條小運河,擠滿了至少二十條小船,遊客人頭湧湧,紛紛擾擾──徐詩人如在世,想也不願多留半步,早就輕輕的走了,更遑論做一條水草了,天天被十幾支長蒿戳幾千次,心也淌血而死了。
劍橋的商店很多,有時裝連鎖店,也有特色小店,在那兒做大學生很幸福,衣食無休,只是有點貴。
蹓躂到英皇學院大門前時已是下午三點,進去參觀要付入場費,十五英鎊,最晚的入場時間是四點,我們不急,先去路邊買一杯冰淇淋,英國的冰淇淋不知為何特別好吃,每次見到都要吃一杯,吃完後才施施然去買入場券。
本以為劍橋也像美國的大學城,一到暑假,就如死城,怎料遊客比學生更多。英皇學院的確古舊宏大,令人肅然起敬,但很多地方都劃為私家重地、謝絕遊客。幸好學生已不在校園,否則一邊埋頭讀書,一邊像動物園的動物一樣供人參觀,成為某網紅照片中的一道風景,感覺挺怪的。
校園內,很多遊客都在打卡,最熱鬧的地方不是康河,而是教堂後的一片小白花花海,望過去都是遊客在拍照。怪不得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的自駕遊英國短片,開口閉口都是「死遊客」了。
逃離了遊客成川的校園,走到校園的後門,有學生騎着單車出去,門口有門衛,我們跟着單車,拉開鎖,就可以出去,回到正常的馬路上呼一口氣。
離校園不遠的市中心有一個市集,主要賣的是食物和熟食。臨走前,大部分攤檔都收了,剩下兩家吃的,一家賣中式點心,瞄了一眼,不太合胃口,就走去另一頭,賣的是日式食物和馬來西亞菜,有三五人在排隊,以為很快就輪到我們,卻見檔主每道菜都炒得很用心,如果有慢鏡頭,還可以看到他右手揮舞剷子,不斷地劃着一個8字,左手提着香料瓶,一把一把,有節奏地撒落在煎板上,每條被煎動的麵條,都雀躍地扭動,爆出一陣陣的歡呼聲,然後十五分鐘過去了,一碟炒麵就炒好了。

等了足足二十五分鐘,終於輪到我們了。我說要日式炆五花腩肉飯,店主用廣東話說,賣光了,只有炒麵,但我不想等,就問可有馬來西亞咖喱牛肉飯,店主說有,我馬上感激流涕說好。店主叫阿龍,在劍橋市集開檔三十年了,他說咖喱牛肉飯世界排名十一,我笑說會寫文介紹,沾一下光。
捧着那盒熱騰騰的咖喱牛肉飯,沿原路走去火車站,回程的乘客不多,剛好趕上五時多的火車,英國火車好像不限制乘客在車上用膳,我們就打開飯盒吃了起來。
剛才二十五分鐘的等待是絕對值得的,咖喱牛肉煮得入味軟腍,入口有點融化的感覺,幸好有這盒飯,給這次劍橋遊劃下完美的感嘆號。

早前也到過劍橋,車站至市中心的路及小運河擠滿遊人,正如妳所説,我們也像徐詩人一樣,不願多留😬
還以為我當天唔好彩,撞到這麼多遊客,原來一直都這麼多人的。不過那兒商店林立,應該要有很多遊人才能做得住。我留了半天,也覺得足夠了。幸好交通也算方便。可惜時間不夠,否則還會去鄉村呢,要等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