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劇,就是大陸製作的電視劇,台灣人喜歡這樣叫,香港人就會說「大陸劇」,以前只會看金庸小說改編的武俠劇,時裝劇受不了,可是,疫情之後,卻看完了二點五部陸劇。
阿里山的小巴司機
久聞阿里山的大名,幾十年以來,到過台灣多次,但都沒有想過要上阿里山,這次放假四周,就飛了一趟台灣,在台北玩了幾天後,就跑了去阿里山。
為了雪糕,可以去到幾盡
與其說是行山,不如說是一場意志和耐力的鍛煉。剛過去的周日,我們一行二十人,全程走了六個半小時,總爬升了接近二千米,這段山路還是數一數二難走的,這麼勇猛,還是第一次,不為其他,只為了雪糕。
捲土重來
兩年前加入了一個出名難的行山團,因為體能不行,在一次行山活動,才走了兩英里就回家,心有不忿,決心好好鍛煉,兩年了,終於可以大着膽子說,可以歸隊了。
還有人交筆友嗎?
人在香港時,曾有過四個筆友:第一個是男的,比我年長幾歲,兩個是女的,跟我同齡,三個都是差不多時間交的,最後一個是也是女的,特別分開說,是因為這位是出來工作後才交的,那時已不流行交筆友了。
第一次「返鄉下」
暑假時去了一趟日本,回來都快一個月了,如果再不寫下半言片語,恐怕又成明日黃花了。一口氣去了五個城市:東京、金澤、京都、奈良、橫濱。
回老家的感覺不太好
一直在想,要怎樣寫這次回去看老家的感覺。是似曾相識,但最好是相忘於江湖之中?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這次回去,是不只見白頭,是見到白骨了。但是,既然來了,就儘管寫一點吧。
沖不走的笑臉
當我聽到同事A去世的消息時,已經是他葬體後一天的事了。知悉的一刻,也是相當戲劇化。
想當年來美國
當年在香港的老板提過在美國成立分公司,派我過去打點,這樣就可以在美國生活,那時的我,從沒想過離開香港去外國生活,就算要去,也只會想到去台灣,所以就支吾以對,這事後來就沒有下文,我也辭職去了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