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看《刺客聶隱娘》這部電影,終於等到上映,偷空去看了。電影在一所前身是普通電影院的戲院放映,在舊居附近,關門多年後改為電影中心,專門放映外國的冷門電影,這種地方可不可以生存呢?附近的紐約大學有電影系,也有電影學院,學弟就在大學電影系唸博士,所以生存空間應該是有的。
Tag: 電影
幻愛屯門
當年颱風襲港,雨停了,無無聊聊,不用打傘,獨自下樓,走去商場的戲院,第三次看電影《鐵達尼》。看到結尾,老婆婆露絲合眼一睡,盪出了一個重返鐵達尼號的夢境,重遇當年葬身北冰洋的乘客。
女人,還是白痴點好
二○一五年,美國本土放映了四百九十二部電影,但是,真正有印象的只有十多部,其中有一部科幻電影叫《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
都是狗屎惹的禍,不是羅馬假期的Roma
二○一九年第九十一屆奧斯卡頒獎在即,趕得及看了提名最佳電影的《羅馬》(Roma,2018),導演是已拿下金球獎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的墨西哥裔導演Alfonso Cuaron。最後艾方素●柯朗拿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是歷來第一位拿此獎的墨西哥裔導演。
外星生命(Life):幸好結局拍得好
本來沒有打算看這部電影的,在地鐵月台看過電影海報,還以為是《觸目驚心》(Psycho)又重拍了。後來觸動我去看的原因是,上星期看到有太空網站訪問導演,導演解釋外太空生物襲擊太空船員,可能是出於本能、出於自衛,還叫觀眾不妨思考一下。
逼狗跳牆的White God(忠犬追殺令)
第一次看匈牙利電影。不過,首先要忠告大家,愛犬者不要看這部電影,部分劇情很虐的。以下有劇透,不想看下去的請離場了。
回憶奉俊昊的《殺人回憶》
二○二○年二月九日那一晚,奉俊昊一舉拿下四座奧斯卡小金人,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從《殺人回憶》開始,我就很喜歡這位韓國導演了。
Mad Max,男人,就是欠揍
《Mad Max》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拍的,名字也很勇猛:《末日戰士勇破雷電堡》,承繼着香港翻譯特務007電影的套路「鐵金剛勇破XXX」,香港那時把這部電影系列譯做「末日先鋒系列」,因為很有末日感。
取是能力,捨是境界:《破風》觀後感
很久沒有看過這麼乾淨的電影了。看這部電影,是因為彭于晏。因為他,我才知道原來自行車比賽有破風手這個位置,就是永遠為別人作嫁衣裳,永遠站在得奬台下的那位。但是,沒有實力的當不上破風手,當了破風手,卻永遠不會站在台上拿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