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我一星期看了《梅艷芳》的香港朋友問我是不是梅艷芳的歌迷,我老實說不是,想看《梅艷芳》只是敬重她人夠義氣。不過她的歌我都聽過,知道她因病去世時也很錯愕,耳邊馬上響起《似水流年》幾句歌詞。
Tag: 不是影評
你知我知的梅艷芳
紐約竟然有戲院放映《梅艷芳》,我是遲了一星期才知道,獲悉後還在猶豫要不要去看。
良心電影:逆權司機
這部電影有多良心,根本不用我講。如果六四也拍成電影,相信很多人有興趣去看,不論持什麼立場。有些人看完電影,會拿來跟六四比較,,如果沒有人提,我也不曉得南韓也曾發生過類似事件。
去IMAX戲院的執着
現在很多人喜歡在家中上網看電影,貪其方便,穿着睡衣或內衣,甚或什麼也不穿,一邊擤鼻,一邊捫臭腳,旁若無人,犯盡禮儀之大忌也不怕。以前Netflix推出時,我已經很不以為意,覺得在家對住電視熒幕,怎可以跟大銀幕比。你家怎大,也絕對大不過戲院的銀幕,尤其是IMAX銀幕。
千萬要看預告片
我覺得自己快成為地球上的稀有動物了,不是年紀問題,跟我同齡的人很多仍健在。試問一問身邊的人很簡單的問題:「你還去戲院看電影嗎?」除了因為疫情,戲院關了門,無法入內,但戲院現在都重開了,大家還會去戲院看電影嗎?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秋水共長天一色: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
一直想看《刺客聶隱娘》這部電影,終於等到上映,偷空去看了。電影在一所前身是普通電影院的戲院放映,在舊居附近,關門多年後改為電影中心,專門放映外國的冷門電影,這種地方可不可以生存呢?附近的紐約大學有電影系,也有電影學院,學弟就在大學電影系唸博士,所以生存空間應該是有的。
幻愛屯門
當年颱風襲港,雨停了,無無聊聊,不用打傘,獨自下樓,走去商場的戲院,第三次看電影《鐵達尼》。看到結尾,老婆婆露絲合眼一睡,盪出了一個重返鐵達尼號的夢境,重遇當年葬身北冰洋的乘客。
女人,還是白痴點好
二○一五年,美國本土放映了四百九十二部電影,但是,真正有印象的只有十多部,其中有一部科幻電影叫《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
萬聖節又來了﹗
每年十月三十一日的萬聖節雖然是美國人節日,但不是每個美國人都會慶祝的,但是,每個美國小朋友就一定在萬聖節當晚外出串門子討糖果了。不去萬聖節化妝派對的美國人,家中沒有小朋友的,對萬聖節也不會特別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