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仍未普及的年代,只知道條碼,英文叫barcode,由一排粗幼不一的黑線組成,當中代表不同的數字組合,不同的數字組合代表一堆數據,用條碼掃瞄器一掃,就會看到這堆黑線到底代表什麼意思。第一次聽二維碼這個詞時是叫QR Code,不知是何方神聖,因為沒手機,好像跟自己不太有關。
Savannah冬遊記之三:阿甘的長凳
一提起薩凡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無一不曉。我是外來人,第一次聽到這名字時,還以為是一個歐洲小國。這個人口只有十四萬的歷史古城,二○二二年遊客人數超過一千七百萬,是全美第四個最多人想去的旅遊勝地。
Savannah冬遊記之二:月之河的故鄉
來到薩凡納,第一件事是在機場的旅遊中心找資料,雖然早已是互聯網時代了,但拿着一本旅遊小冊和地圖,心裡就很踏實,住的民宿,對面就是已故作曲家和填詞人莊尼‧莫瑟(Johnny Mercer)的故居。
Savannah冬遊記之一:沒計劃就是好計劃
從沒在寒假出遊過,除了回香港探望朋友,像回家,不算旅行。感恩節剛過,忽發奇想,應該好好利用這麼多天的假期,離開紐約,到外面走走。冬天嘛,就想到去較暖和的地方,德州和佛州都已去過,太熱,不想再去,心裡也沒有特別想去的地方……朋友扔來一句:「何不去薩凡納?」
織小物的小情趣
「小確幸」一詞出自村上春樹跟插畫師安西水丸合作的插圖散文集,「小確幸」就是小而確實的幸福感。本人小趣甚多,其中一個是編織。完成人生第一隻襪子時,確實很高興,有沒有小確幸的感覺則不太覺得。
草紙
讀過中文大學的,一定知道這個陳年笑話:有人問,中大廁所的衛生紙跟砂紙有什麼不同?答案是,砂紙有一面是光滑的。
入錯映室看錯戲,白日之下
不是第一次入錯放映室了。這次再度入錯放映室,就不是我的錯了,是放映室的設計缺憾,在下現在是香港電影盲粉,不理三七二十一,總之凡是香港電影都會入場撐,這次看的香港電影是《白日之下》。
推車仔
車仔,廣東話,手推車也,但不是現在運貨那種手推車,太美觀和太先進了,我說的是舊時香港人用的角鐵黑轆手推車,有些推把還可以摺疊起來。這類家用式手推車,我家有兩部。
芝加哥,黑白分明的城市
初來美國時,曾在芝加哥機場轉過飛機,沒有離開過機場,只記得機場好大,兩個客運大樓之間距離好遠,那次轉機跑得我要死,如果不算那一次的話,這個星期是第一次到芝加哥。芝加哥雖然是美國第三大城市,僅次於紐約和洛杉磯,但人口其實只有二百多萬,只有香港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