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豺狼的日子》(The Day of the Jackal)中,殺手豺狼向槍械製造師羅文(Norman)訂製一把步槍,部件竟然是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觀眾感到匪夷所思之際,紐約曼哈頓就發生健保主管當街被殺手槍殺事件,兇手幾日後被緝拿歸案,所用的滅聲手槍就是用3D打印機打印的﹗
二者當然沒有關係,滅聲手槍的設計者原來只是放在網上的一個創作,料不到竟然有人挪來應用,還殺了人,殺的人更是有名氣的,新聞轟動全美,設計師嚇得馬上刪掉作品,銷跡而去。
《豺狼的日子》是根據六十年代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故事中沒電腦,沒手機,當然也沒有3D打印機,劇情講到豺狼狡兔三窟,法國神探花了很多功夫和人力才追查到他的行蹤,只因當年旅客入境、入住酒店,是要手填入境卡和入住卡的,要逐張卡對照也要耗上大量人手和大半天的時間,豺狼早已逃之夭夭了。
這種劇情在二千年後的今日,連AI也有了,根本不可能發生。為了適應時代,劇情一定要大改。
問題就來了,既然要大改,那還是原著改編嗎?英文的說法是based on ,要有多大程度根據原著真要看編劇了。在我看來,英劇更像是同人小說。
英劇改編版中,殺手Jackal以槍法神準和機智見稱,可以執行絕對不可能的任務,在超過3.8公里以外一槍命中暗殺目標,破了現實中二○二三年俄國入侵烏克蘭戰事中,五十八歲烏克蘭神槍手的3.8公里紀錄﹗香港的朋友們,給大家一個參考數字,從太子到尖沙咀的彌敦道長3.2公里。每次暗殺的聘金非常高,敢走數的,他就會不惜代價追殺金主。
二○二四年版英劇找來外表斯文、弱質纖纖,更像文弱書生的艾迪‧烈柏尼(Eddie Redmayne)演職業殺手Jackal,這個選角很大膽。演對手的神探,小說和電影版都是男人,這次卻換成一名女的,而且不是美女,滅了大家把這部殺手美劇意淫成浪漫電影的念頭。這女的也大有來頭,就是在二○二一年占士邦電影《No Time to Die》扮演新007的拉莎娜‧連治(Lashana Lynch)。外型孔武有力的她,演足智多謀的工作狂神探Bianca,隨時一拳可以打暈對手Eddie Redmayne。
原著《豺狼的日子》講法國極端愛國組織重金禮聘職業殺手豺狼刺殺總統戴高樂,小說在戴高樂去世後才出版。作者弗‧福塞斯(Frederick Forsyth) 是身經百戰的政治記者,這是他的成名之作,拿過美國懸疑小說作家協會的最佳小說奬。最早電影改編版是一九七三年,台灣譯作《豺狼之日》,香港則譯作《神探智擒職業殺手》,後者未入場已知劇情了。香港戲名其實譯得不對,神探沒有擒獲職業殺手豺狼,而是槍殺了他。
我看過原著小說和一九七三年版的改編電影。
七三年電影版的殺手是有點英國紳士氣派的Edward Fox,完全是小說的立體版,劇情忠於原著,有觀眾嘲笑結局被子彈打飛,那是小說劇情,甚至最後一幕墓園下葬也是百分百的小說結尾。九十年代電影版的Jackal不走英俊瀟灑路線,改走硬朗風格,演員是《虎膽龍威》(Die Hard)的布斯韋利斯,這個版本評價不佳,所以就沒看。
原著《豺狼的日子》是刺殺小說的經典之作,刺殺前策劃的細節,有心人真的可以照辦煮碗,全書跟着殺手和追查他下落的偵探落墨,有如貓捉老鼠,非常緊張。七十年代改編的電影版拍得原汁原味,是一代人的記憶,要超越實在困難。
艾迪‧烈柏尼接拍這部殺手劇時,他父親就警告,一定不能毁掉他對殺手豺狼的美好回憶。
小說和電影版沒有太多筆墨形容殺手豺狼,大家對他的印象也只是金髮,身高五尺十一寸,外貌沒有什麼明顯特徵,有一雙冷酷的灰色眼睛。同樣是五尺十一寸的Eddie Redmayne,外型倒是符合的,空洞的眼神演出也有點像這位殺手,令人覺得走進了一個寒冬森林,四周灰灰茫茫,沒有生氣,也猜不透他在想什麼。
不說不知,現實中的Eddie Redmayne原來是色盲的,分辨不了藍色和紫色、灰色和啡色。幸好劇中有一幕殺手Jackal試特製新槍,目標物是塗了白油的大西瓜。試槍這一幕,倒是跟足小說和七十年代電影版的。
即然不能完全重複七十年代電影版,別開蹊徑的英劇版,劇情改動非常大,除了豺狼是來自英國的殺手,精於計劃,槍法如神這一點沒變外,其餘劇情跟小說完全不同,結局更是完全反轉了,否則也不會有第二季。
不過,英劇表面上跟小說雖然不同,但骨子裡仍是一樣的,只是多了更多細節。暗殺對象由總統改為富甲一方的商業巨頭UDC,追查他的神探變成英國人,而且是MI6的軍火專家。一個懂用槍,一個懂槍;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二人都是工作狂,工作第一,家庭第二,正如Eddie說,兩個角色根本是一面鏡的反映。
還有一點:識英雄重英雄──小說中,法國神探和豺狼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碰面時,神探叫出對方「豺狼」的代號,豺狼也竟然能夠當場喊出神探的名字,豺狼是一個冷酷的人,除了目標的名字外,其餘人姓甚名誰,他是漠不關心的,可見神探的名字一直深印在豺狼的腦海中。可惜兩雄相遇,必有一傷。英劇中,Biana第一次跟豺狼面對面時,直接喊出他真正的名字,豺狼心頭一震,馬上知道自己遇到對手,他對Biana下場的眼神是帶點惋惜的。
全劇花了很多功夫描寫豺狼和Bianca的性格,以及他們和身邊人的關係,令配角,甚至小角色、壞人、小嘍囉也有發揮機會,個個都很有戲。
初看七十年代電影版最不解的是豺狼與男爵夫人的霧水情緣,原來也是小說劇情,豺狼為了躲開法國警方的追捕,躲進男爵夫人的府邸;英劇就將男爵夫人的角色抹掉,換上一個小角色,大劇院的場務人員,是個男的。
Eddie演的豺狼雖然是軍人出身,但身手不算敏捷,在視察暗殺現場,在高空失足滑下,幾乎跌死。逃亡時又中伏,被老太婆從後刺了一刀,只能說,殺手畢竟也只是一個人,絕非天下無敵。當年香港頭號通緝犯葉繼歡,最後是被一名普通軍裝警員槍擊至半身不遂。
原著小說中,大家都在問一個問題:「豺狼到底是誰?」一直幫法國偵探追查豺狼下落的蘇格蘭場警察湯馬斯,以為從豺狼的法文拼法chacal中找到頭緒,但最後依然徒勞無功。豺狼是誰,一直是一個謎。
英劇卻巧妙地借用了原著小說中豺狼用過的假身份:亞歷山大‧杜根,變成了豺狼真正的名字,讓觀眾不用頭痛到底豺狼是誰了。這一點,英劇是忠於原著的。
全劇重頭戲暗殺科技鉅子UDC前,第一集安排了一幕暗殺德國極右派政客的行動,不單見證了豺狼神乎其技的槍法外,還埋下了第二季的劇情。
本年看過的電視劇不多,要推薦的話,我會推薦這一部,而且主題曲也不錯,很有占士邦No Time to Die的懷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