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字,廣東話有兩個發音:讀陽去soeng6時讀作「尚」,指位置,例如上面;讀陽上soeng5時,是動詞,例如上車。所謂上單車,就是如何上單車。原來很多會騎單車的人是不懂上單車的。
這要先從舊日香港的單車鳯凰單車說起。我在新界大西北的鄉村長大,要打電話去最近的藍地市集糴米和糴狗米,還有送石油氣。那時候都是一百斤一百斤這樣叫的,店裡伙記就會騎單車送米入村,車尾放着麻包袋的米,兩邊各掛一個石油氣罐,別以為送完就可以空車回去,送貨哥哥還要把兩個空的石油氣罐載回去,承載這些重物的就是一部紮實黑色的鳯凰單車。
鳯凰單車就是大陸製的單車,車輪大,車身簡樸,不花巧,以紮實見稱,用來送貨最適合。鄰居伯伯每天都騎着鳯凰單車去新墟上班,我懷疑他當年是在紗廠工作的,因為那一帶根本沒有工廠,除了紗廠。
鄰居伯伯有三個兒子,年紀都比我大,其中一個在周末伯伯不用上班時,就騎着鳯凰單車跟我一起到處溜。
以前的單車車身很高,車把和座位之間有一條或兩條橫杆,叫做上管,形成一個向左傾的平衡四邊形,要騎單車的話,得先學會怎樣上車,就是先單腳站在腳踏上,另一腳往地上一蹬,倚着車身向前滑行,然後另一條腿乘勢跨過車把和座位之間的上管,坐到座位上。
雖然我是半個左撇子,但是也跟一般人無異,是在左邊上單車的,就是左腳踩在腳踏上,然後右腿向前跨過上管。鄰居伯伯有一個女兒是個完全左撇子,上單車時,就是從右邊用左腳跨上單車的。
在前面跨上單車是一般做法,因為很多人騎鳯凰車不是娛樂,也不是運動,而是代步,或者是載貨載人。貨和人都在車尾,在前面跨腿上單車是很自然的事。從後一個掃堂腿的跨上單車我也會,那是後來的事,從後跨上單車比從前面跨容易,而且姿勢看上去帥氣得多,現在我都用這個方法上車。
記得當年大陸開放,香港人開始回鄉探親,我爸也鼓起勇氣回去了,同行還有我。
當時的鄉下相對我們在香港的小村,可謂窮鄉僻壤,都是泥路,村裡人開貨車載我們入村,我坐在開放後座,沒頂遮頭,沿路吃了不少塵土。一入夜黑麻麻的,伸手不見五指,連烏燈黑火也算不上。
但是,鄉下的親戚有單車,是不是鳯凰就不知道了。
我去看姑姐,姑姐家裡有一台單車,車身很高,她推着單車說載我在村裡到處走走。在老家坐過鄰居哥哥的單車尾,這個上單車尾的技術當然也懂,就是追着慢走的單車,拉着車尾,跟着單車走幾步,一下就跨坐在後座上。
很多鄉下人以為香港人不會騎單車,連姑姐也這麼說,以為我不會騎單車,我說不對啊,我會騎。姑姐下了單車,有點不信。我示範給她看,騎着單車往前走,然後轉圈回來。
「我不單會騎,還可以載你呢。」我大着膽子說,這是事實,在老家,我騎過單車載鄰居哥哥的。放開單手,甚至放開雙手騎車也可以。
姑姐瞧着我這個小毛頭,有點半信半疑的坐上車尾,她不是用跑的跳上後座,人是先坐了上來。這個有點難度,對我來說,單車加上姑姐,有點重。我扶着車把,跟平時一樣,一腳踏在腳踏上,另一腳用力一蹬,力量不夠,車速不夠快,車身有點搖擺不定,再大力一蹬,加速,車身開始平衡了,就跨過上管,坐上座位。
上了單車,其餘就很簡單了,只管騎,一旦速度穩定,平衡是沒問題的,只要後座乘客不亂動。姑姐在後面跟我有說有笑,我就用她的單車載她回家,至記得她說:「我少說也有一百斤,你居然可以載到我,可真厲害。」
經姑姐的口頭認證,回香港後,我應該有資格去做個送貨的。
說到騎單車,我敢說自己的技術一流,但是,速度卻是九流。
我係唔識咁樣上車㗎 😥
你唔係村童,村童都係咁上單車的。
我前、後都識上車㗎 😀 (自我感覺良好,哈哈)
女將啊﹗
以前啲人真係咁樣上車,尤其是係你講嗰種單車,就算香港見到啲老人家送石油氣樽都係咁樣上車,我雖然都可以,不過通常都係已經坐咗喺架車度準備好先至開車
對啊,我而家都係咁樣上車的,除非踩BMX,不過冇踩BMX幾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