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在山坡,高處食咖喱,食食吓放屁,真正和味……我都要揞住個鼻」這完全是暴露年齡的香港電視劇「經典歌」,後面已忘了怎樣唱了,我是一邊哼一邊打字寫這篇文章的。當年看麗的電視劇《天蠶變》的,肯定會唱或聽過這首改編歌。
《天蠶變》裡面的徐大俠走了。
一直都是這樣稱呼他,當年香港影視界有許多大俠:電影中,大醉俠的岳華、師兄曹達華的大俠,電視武打劇,數最有大俠風範的男演員,除了他,就是鄭少秋了。
從前不太明白,近年才知道原來二人身高都近六尺(1.8米),古裝劇男演員的都要戴頭套。想像一下,這個身高,再加上頭套,更加高人一等,難怪大家都要仰視了。所以,要像一個大俠,身高很重要。但是,不是有此身高就能散發大俠味道的。
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我家是看麗的電視的,是香港少數麗的電視擁躉,當年的慣性收視對我們毫無影響。無記許多經典劇,像《狂潮》、《家變》、《上海灘》,我都沒看過,但很早期的《心有千千結》、《江湖小子》、《民間傳奇》、《相見好》我卻看過。
徐大俠加入麗的電視時演《七俠五義》的展昭而被相中,跟住開始演大俠。演過展昭的男演員,愚以為最英偉、賞心悅目的是台灣演員焦恩俊。徐大俠至今最為人樂道的是《天蠶變》的雲飛揚,其實在《天》前的《沈勝衣》,徐大俠已經演大俠了,搭配他的是麗的花旦馬敏兒,當年阿啤(音be3,馬的花名)的古裝扮相是非常前衛的,經常露出一雙長腿,跑啊跑。
至於徐大俠近年演的角色,真的很抱歉,一部也沒有看過。在我心目中,他就只演過大俠。
當年《天蠶變》很成功,記得編劇還出來在電視上解過話,話說編劇們在構想一部武俠劇,套路有點像商業社會的,大集團老板有一個私生子,但不想別人知道,私生子受盡屈辱,但大集團老板暗中扶助云云。後來再拍續集,叫《天龍訣》,主角仍是徐大俠的雲飛揚,當年看報紙報道說他玩失蹤,結果劇集易角,用顧冠忠頂上,劇情講雲飛揚練天蠶神功練到變了樣﹗前幾集,由他太師父先練到白髮變黑髮,先打個墊子。
算了,麗的劇組易角這回事,後來也習慣了。
最「驚」典是鍾保羅拍劇《甜甜廿四味》時出了車禍,劇情剛講到他和文雪兒晚上在沙灘上卿卿我我,跟住一覺醒來,睡在旁邊的鍾保羅已變成莫少聰﹗
《天蠶變》中各個演員都很平均,沒有特別喜歡誰。不過,卻神推鬼擁入了戲院看《養鬼》,如果沒記錯,好像是幾年前拆卸了的元朗戲院。年輕的觀眾可能不知道《養鬼》這個電影了,女主角是一出道就在無記做女主角的雪梨,年輕貌美,男主角是徐大俠。雪梨是誰?米雪的妹妹,她還有一個妹妹叫蘋果,當年還笑怎麼全部藝名都是水果。
《養鬼》是鬼片,甚少看香港鬼片的我,一直懷疑當年入場是去看雪梨的。後來傳出雪梨戀上徐大俠,還未婚生子,但徐大俠是有老婆的啊。
所以,你問我有沒有喜歡上徐大俠,老實說,真的沒有。不過,那個年代的人,又走一個了,心裡難免唏噓一番。一回頭,我們都成了歷史了。
昨晚在看一本紐約百年老照片的圖集,很多照片都是平時少見的。有些是五十年代的,距今也只是七十年,但已有滄海桑田之感。
不禁想到七十年後的香港,又會是什麼樣子;那時候的人,回望今天的我們,又會看到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