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天氣一日三變,信不過,八月早上醒來,略帶點寒意,十度多一點的氣溫,對香港人來說,已是冬天的節奏。窗外陰雲密佈,貌似要下雨的樣子,心裡七上八落,到底要不要出門呢?但是,不能只看表面,要有耐性,等一等,不要急,大着膽子出門,過了十一點,陰雲忽地散開,露出了藍天,陽光也出來了,朵朵白雲飄過來,氣定神閒,一副好天氣的模樣。
怪不得英國人做事也是溫吞水一樣,可能是天氣所致,總之不要急,晴天要來還是要來的,不來就再等明天吧。
八月的紐約,氣溫徘徊在攝氏二十五度以上,三十度以下,比七月份的三十六度高溫舒服得多。早在三月已計劃八月中到英國一行,行李一直未打點,就像英國人做事一樣,不要急,要看天氣。
待到八月初,眼見英國的氣溫仍是十多度,不見起色,看來一早預備的短袖衣服和短褲要束之高閣了,本來還想在康和郡(Cornwall)那著名的Jubilee海浴場來個下水禮,但看見只有十多度的氣溫,勇氣也吞回肚裡去,索性只帶上長袖衣服,幾件短袖T恤,還有一件有帽外套和雨衣。
從紐約到英國的航班選擇很多,從早到晚,任君挑選,美國的達美航空和英航早已坐過,達美和聯合的座位都不太適合我,每次都要加一個軟枕才坐得舒服,印象中英航不差,但看到有維珍大西洋航班,從未坐過。神奇的事發生了,全程都不用放軟枕,坐得極愜意。
維珍本來是英航的大西洋航線, 英航後來將這條航班賣了給李察布蘭遜 (Richard Branson),改了名字做維珍大西洋,老闆李察性格大刀闊斧,當年還開了同名的維珍唱片店,什麼都是維珍。那時剛到紐約,聯合廣場就有一間維珍超級唱片店,樓高幾層,大樓外牆有一支會噴煙的設計,無聊的我,常在店內蹓躂,可惜唱片業不景下,超級店在二○○九年關門結業了。唉,連HMV也轉行賣電子遊戲和玩偶紀念品了。
英美兩地人常笑說,橫過池塘到對岸,這個池塘就是大西洋,飛行時間只需七小時,算上五小時的時差也不賴。如果從紐約飛歐洲,理想的上機時間是晚上,睡醒就到埗,剛好是早上。交通如此方便,怪不得去英國的飛機都塞滿了乘客。
經歷兩年前存寄倉行李後在機場苦等一小時以上,這次是輕身上路,只帶隨身行李,一下機就可以拖着手提行李箱離去。
到達英國的第一天是有點雨的,後來就轉晴了。
英美雖然常常相提並論,但是,英國和美國始終是兩個很不同的國家,我就沒聽過有英國人指着一個美國人喝道:「你說英語,你就是英國人﹗」
首先是空氣。英國的空氣,可能是郊區,比紐約要好得多。這不是個人的主觀感覺,是天氣報道的空氣潔淨指數說的,當紐約是20至40時,英國竟然是個位數字4﹗
第二是花,英國人除了愛狗,還很愛花,種花是一種文化,花已深深植入了英國人的生活中。到處花影,就連小花店的花束也很漂亮,可能是氣候好,種出來的花都美,顏色配搭自然,堆在一起,美上加美。英國人也很熱衷買花,聞說寧不吃飯也要買花。
第三是火車費。英國的火車票比美國的貴得多。如果以速度計算,英國西部鐵路(GWR)火車的速度堪比美國的州際火車Amtrak,但價錢仍是比Amtrak貴了一截。但是,美國除了州際火車,各州仍有本地火車,速度較慢,收費也沒Amtrak貴。英國卻沒有這個本地火車的選擇,一上車,感覺頸項被砍了一大刀,流了很多血。買一張從倫敦到曼城的火車票,已足以買到歐洲之星火車去法國了。
弔詭的是,終點站是倫敦Paddington的火車票奇貴,但從倫敦轉車的火車卻不貴。開始時也妙想,不如買一個從倫敦轉車的票,然後在倫敦下車,遊玩一天才回去,但是,英國火車的制度跟美國不同,進出站都要刷票,票上的起發點和終點都有規定,不對的話,就刷不了卡入閘。
看來英國人在這方面也很精明,不易受騙。

俾你講一講D雲呀和天氣, 我媽咪也開始留意D雲, 今日我算好彩, 出門無雨,在超市買嘢時就傍佗大雨, 出來就天晴。 回家抹露台時又一場雨,好在返到屋企。 你一走我哋已經踏入秋季,個天開始灰,你來個時間是最好天氣,藍天白雲也不熱。
下一篇可能寫雲,哈,我最鍾意看雲。冬天好快就過,到時春天就嚟了。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