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年七月紐約亞洲電影節閉幕電影是《九龍城寨之圍城》,雀躍了一陣,久違的香港電影,已消失了的城寨,只能在電影中找到一絲慰藉。忽發奇想,有什麼香港電影是以前沒看過,但現在想找來看的?腦海馬上浮起一個名字:古惑仔。
古惑仔的歷史我當然不懂,那些黑幫背語對我來說是火星文。幾十年前,入戲院看過一部電影《童黨》,每個廣東話字都聽得懂,但合起來完全不明所以,幸好有中文字幕,第一次看香港廣東話電影是完全聽不明白對白的。
語言可以反映年代,一出口,就知道是哪時代的人。舊時香港人叫誤入歧途的年輕人做「飛仔」,這名字應該源自五十年代的荷里活電影《阿飛正傳》(Rebel Without A Cause,台譯:養子不教誰之過),不曉得是誰譯的片名,直接明朗又易記。
小時候看過一部粵語長片叫《飛哥跳落坑渠》,新馬仔和鄧碧雲主演的,那些在街頭欺負弱小的年輕惡霸就叫飛仔飛女,當年的飛仔代表是麥基,當中唱的歌詞仍記得:「飛哥跌落坑渠,飛女睇見流淚……」後來龍剛在六十年代拍了一部電影《飛女正傳》,演飛女的就是年輕人偶像蕭芳芳。在七十年代,「飛仔飛女」這個叫法仍不時聽到,我爸就曾說某人兒子是臭飛,聽起來蠻像粗口的。
後來因的士高的興起,「飛仔」已甚少人提了,換上了「油脂仔」、「油脂妹」,跟住又有「靚妹仔」、「魚蛋妹」。這些都不算「飛仔」。
直到九十年代中才聽過「古惑仔」,這叫法登堂入室是因為漫畫《古惑仔》。早在八十年代初已沒再看香港漫畫了,香港漫畫多數講黑社會、三教九流的事,對這些已沒啥興趣,所以電影出來時,根本提不起興趣去看,雖然男主角是鄭伊健。說起鄭伊健,他是我舊同事的姨甥,我沒見過他真人,只是從同事口中得知他真人很乖。
之所以突然想看這部黑幫電影,是因為香港很多廣東話都有黑幫用語的影子,譬如「揸fit人」,本來是黑幫用語,現在已用到很普遍,普通人也會這樣說。香港廣東話之所以青春常駐,都是拜街頭巷尾的俚語所致,發展出有別於大陸廣東話的一套詞彙,有些有點粗俗,但論聲義又很貼切,實在難以用中文表達。
第一部古惑仔電影《人在江湖》在一九九六年上映,九七回歸前,紙醉金迷,舞照跳,馬照跑,是香港黃金時代顛峰,誰會想到最後的探戈在那時已悄然舞起。
電影開場不久,即出現銅鑼灣怡和街的街景,熟悉的招牌,行人川流不息,電車道旁那間許留山我去過一次。
右面鏡頭以外的渣甸坊,轉角位有一間屈臣氏,斜對面是G2000,屈臣氏樓上是金獅影視,經常上去看外國水貨CD,還有會去時代廣場的Tower Records,後來皇室堡開幕後,就會去逛HMV。那時買下的CD仍保存至今。
想當年CD大行其道,要買外國CD,等合法渠道進來的,可能要等很久,而且亦未必有貨。金獅(KPS)本來是錄影帶影碟租賃店,但開闢了一個外國CD角落,賣很多自己進口的音樂CD,價錢比Tower Records便宜。
那時候,碧麗宮戲院早已結業,原址開了一個商場,好記得有一次跟舊同事上去樓上吃日本豬扒飯,從沒吃過如此好吃的日本豬扒,一百二十元還是一百五十元一碟?價錢早忘了,總之好貴,下不為例。
九十年代初的銅鑼灣,只有怡和街天橋下商務一家書店,洪葉、田園分店仍未出現。但是,大學同學卻不怕死的,在銅鑼灣開了一家二樓書店,開幕時去恭賀過,書店名字真的忘了,但一年不到就結業,那時候,時代廣場後面的洪葉仍未出現。
對比三十年前電影拍攝的地點,今天,同一條銅鑼灣馬路就「乾淨」得多,霓虹招牌沒有了,洗盡鉛華,沒覺得年輕,反而有點頹態,畢竟陳浩南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