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跟大班山友去加利臣(Garrison)一帶行山,還首次登上了月安東尼鼻尖(Anthony’s Nose),俯瞰整個赫德遜河谷的兩岸景色,歸途上,一位六十八歲的菲律賓裔女山友說,完成全程後要去吃雪糕,我說對,一定要吃,還要吃紫色的芋頭雪糕。
山友的豪情讓我想起已故的老鄰居阿茜。當年的阿茜,九十多歲,仍然活力十足,黃昏撐着枴杖出外,嚷着要到店裡吃紫色雪糕的嬌憨表情堪比少女。她愛吃雪糕之情,就像六十多歲的蔡琴在演唱會上說的感慨話,唱一場就少一場,雪糕是吃一杯就少一杯了。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知道,那會不會是人生的最後一杯雪糕。之後,我沒有再見過阿茜,聞說獨居的她在家中跌傷了盤骨,被女兒接到康州去住了,那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不過,阿茜總算嚐過一杯她至愛的紫色雪糕。
回家後,沒有去買雪糕,反而買了一件特蕾斯蛋糕(tres leches cake)犒賞自己。
可能是太久沒有出外運動,老骨頭有點生硬,周六回家後泡了舒筋活絡的浴鹽,十點就上床睡了,沒有去吃什麼雪糕。周日醒來,老是忐忑不安,一件心願未了,整個早上惦記着雪糕的事。家中冰箱雖然也有班蘭雪糕,但在家裡吃,總欠缺了一點儀式感。
想起不久前一次遠足,在高速公路旁不遠,路過一家百年雪糕店,雪糕都是自製的,平日竟然重門深鎖,要在周末才開門。兩樣誘因加在一起,魔力更大,不去吃一回的話,實在太對不起自己了。上網查他們的開舖時間:三點開門,十點關門休息,可知雪糕魔力著實不小,能到十點才關門的雪糕店,沒有居民的支持,實在難以想像可以撐到深夜。
紐約的店舖大多在六點關門,八點關門的會是大型的藥房、超市、蔬果店、百貨公司,周末更會早一些。除了餐廳,很少店會在八點後關門的。 以前的香港真的得天獨厚,甚少街舖是十點前關門的。那時晚上十點在旺角出入,處處燈火通明,像個不夜城。
這間百年雪糕老店位於森林小丘,森林小丘在紐約的皇后區,要跟香港類比的話,地位有如新界,是一個較遲開發的行政區,一百年前仍是一片農地,設了很多農場,人煙稀少。現在成了新移民的樂園。
坐了一程地鐵,出站後還要走十至十五分鐘的路,經過滿是古老大宅的森林小丘花園,早了十五分鐘來到雪糕店門口,從窗櫥往內看,黑漆漆的,但大門的冷氣機轟轟作響,證明裡面有人。陽光正好,就在附近再繞一個圈,雖然靠近高速公路,但遠離地鐵站,住宅區的街道都是靜悄悄的,只有鳥聲。
到了三點,遠遠看到雪糕店門外已有一堆人在觀望,似在等候。看來仍未開舖,只好在附近再逛一陣,直至逛無可逛,回去看雪糕店開門了沒有,門外人群早已不見了﹗嚇得加緊腳步,走過去推門而入,發現裡面已坐滿了人,只剩吧枱幾個位置。
店員問:「外賣還是堂食?」我二話不說,一屁股就在吧枱前坐下來。
環視四周,老店格局,吧枱前的單足椅子,椅墊像極剛出爐的芝士蛋糕,上層有點微燶,下層一片金黃鬆軟。吧枱後的木餐牌都透着古香,點了心愛的雪糕梳打(float),即香港人叫的黑牛,抬頭看到牆上貼了手寫告示:「點餐後請勿催促,我們在忙啊。」
坐在吧枱就像置身於日本的食店吧枱,最靠近廚師,看着他們在工作枱上切切洗洗,就擺弄出一碟佳餚。看着雪糕店店員來來回回,打開雪糕冰櫃,把雪糕一勺勺的掏出來,堆在金屬碟上,再到另一邊擠上如山般高的忌廉,灑上朱古力條時,忌廉都塌了下來,這個香蕉船的份量,少一點勇氣也不敢吃。
喝完了手上的黑牛,心裡有點後悔,早知點一個香蕉船,吃個飽,不枉此行才對。
雪糕店名字:Eddie’s Sweet Shop
地址:105-29 Metropolitan Ave #1, Queens, NY 11375
未飲過黑牛!
夏天到啦,我家都開始咗自制雪糕啦!(還有不停地買雪糕,哈哈)
很久沒有在家製雪糕了,所以已將雪糕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