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乃成功之母,老生常談,說的確是真話,看似風光的背後,其實累積了無數次的失敗,一將功成萬骨枯,就連尋常如編織,也可以寫一篇從失敗中學習的故事。
去年參加織民聚會時,遇到一位奇男,獨沽一味只織襪子,男生會編織一點也不奇怪,我遇過好多,而且織得非常好的也為數不少。我問他織了多少對,他說:「目標是織夠一年穿的襪子。」結果,一年過去,可能已達標了,從此再沒有在聚會露面。我卻受他啟發,有針不用是為廢,於是就重新打起襪子來。
之前織襪子每每追求圖案搶眼的設計,現在是歸園田居,只要織得貼服,顏色配搭得宜,花樣簡單也沒問題。
襪子於我不算難織,針腳少,很快就可以織好一雙。襪子是小物,但可以練習的針法千變萬化,就連從襪管往下織,還是從襪頭往上織,起針方法也不盡相同。兩種方法我都懂,但個人喜好偏愛襪頭往上織,一邊織,一邊可以織穿,織出來的襪子比較貼腳。
襪子要貼腳,就是要擁抱整個腳掌,不能是熊抱,令人窒息。還有一個地方就是腳跟部位,襪子要緊包腳掌,但又要能夠讓腳跟通過,所以那個部位的尺寸也要好好掌握,一張一弛,恰到好處。
理論是擺在那兒,但實踐才更重要,否則全世界也可以是台積電了,有技術,還要加上經驗和手藝,手藝這東西,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強抄也抄不來的。
這次織的提花襪子很簡單,圖案每四針重複一次,基本上看一眼就可以背下來,一織到底。但是,還是失敗了。
不是因為記錯織法,而是太有自信,犯了最基本的錯誤──沒有仔細量清楚自己腳掌和針腳的尺寸。
第一次織時,怕襪管的彈弓腳(伸縮部位)太鬆,用美國二號(US2)織針起了四十八針,然後換美國一號半(US1.5)織針織襪管,也算貼腳,但腳跟卻通過不了,即是太窄了。即時揮剪斷線,重新再織。
第二次學乖了,用US1.5織針起了五十二針,多了四針,跟住加了十二針,變成六十四針,織到襪管時已覺得有點鬆垮,但已織到這麼多了,現在放棄好像太對不起自己。這種心態也很累事,以為是前功盡廢。結果織到襪跟部位,變成巨人腳。這樣子,再織下去也是浪費時間。揮剪斷線,重新再織。
回頭再看,這兩次積下來的「前功」並沒有全廢,也迫使自己回歸正路。前人的理論不可不信,量了腳掌的尺寸,再織了一個試織片,量度好每寸的針腳到底有多少,再計算好到底襪頭需要起多少針。
這次為免襪頭過窄,就用了非常富彈性的扭針德國起針法(Twisted German Cast on),用US2織針同樣地起了五十二針。完成彈弓腳後,換上US1.5織提花圖案,織出來的襪管鬆緊度剛剛好,緊貼小腿,織到襪跟時,用了Shadow wrapped short row的方法,這是我最喜歡用的織襪跟方法,只需加了八針,腳跟順利通過襪跟,織到這裡,已進入直路,成功在望了。
本來從上往下織襪子,是比較難試穿的,但我是不理三七二十一,儘管一邊織一邊試穿,務求織到貼腳,萬無一失。現在已織到離襪尖二寸之地,望到家鄉了,再織二十行,就大功告成。
【封面圖片說明】
(中)第一次試織;(右)第二次試織;(左) 第三次試織終於貼腳了。
很可愛的配色跟花樣呀!
很久沒見﹗謝謝﹗已織好了,兩隻襪子的配色都不一樣。
很好看呢!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