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第一次入錯放映室了。第一次是在時報廣場AMC 25看《梅艷芳》,25就是放映室的數目,25間。《梅艷芳》是香港電影,紐約的香港人不多,會看《梅艷芳》的觀眾算比較多的了,也被安排在AMC戲院的頂樓放映室。現在迷你戲院人手越來越少,從售票機買了票,過了稽票員一關,就是按圖索驥,自己上樓去尋找放映室的了。
這次再度入錯放映室,就不是我的錯了,是放映室的設計缺憾。看的香港電影是《白日之下》,事前完全不知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事緣星期六跟身在加拿大的香港朋友電話聊天時,對方忽然說剛在星期五晚看了《白日之下》,香港電影在北美的映期通常不長,一聽,紐約應該也會上映吧。上網一查,果然有。
在下現在是香港電影盲粉,不理三七二十一,總之凡是香港電影都會入場撐。正如朋友說,一張戲票只是十多塊,能力做到的就盡本份去做。我這等只懂上班的,二○一九年之前,從未如此正義過,說做就做,星期六去了做義工,只能星期日早上去看。星期日下雨,風也大,一般人都不會想出門。
香港電影可以上的戲院少之又少,至多兩間,這次去的是一家新戲院,開了一年左右。紐約除了之前中國首富幾年前買了以為賺錢跟住又放售的AMC院線外,還有Regal院線,Regal在紐約第二大唐人區另闢爐灶,在一個商場內開了一家迷你戲院,有兩個放映室專門放華語電影和香港電影。去過幾次看香港電影,都是在戲院盡頭角落的放映室,一個門口,對面就是洗手間。
下雨天,撐着傘來到戲院時剛剛是十一點,電影的放映時間,在大堂的售票機買票,左面幾部都不太行的,只有最右面的一部可以操作。買了十一點的戲票,就識途老馬的乘扶手電梯上放映室大堂。給閘口的稽票員看了一下戲票,這才發現放映室竟然是1號﹗
沒去過1號放映室,原來就在閘口的旁邊,很方便,不用跑去盡頭的角落放映室。進去前,先去了一趟洗手間,就在放映室的對面。出來時,在放映室門口拍了一張照片,進去時,發現左右各一條通道,左邊的一條較狹長,右邊的較短,自以為是殊途同歸,好大的一個放映室啊。電影不會準時在十一點放的,十一點是播放預告片時間,於是就施施然從右邊進去放映室。
穿過長廊,熒幕已在放預告片,放映室一片漆黑,按戲票對號入座,坐在放映室的後排。預告片放了一個又一個,忽然燈光調得更暗,熒幕上打出了一行英文字,什麼hunger game前兩天,心裡覺得有點古怪,然後接着幾十秒的鏡頭,一點也不像是預告片,心裡打了一個突:難道戲院放錯電影?
環顧周圍的小貓幾隻的觀眾一動也不動,越看越不對勁,起身就往放映室外跑,抓住閘口的職員問:「1號映室現在播的是什麼電影?」職員指着我背後的放映室說:「1號放映室在左邊,在放入口貼着的電影。」
恍然大悟﹗天﹗竟然走錯了放映室,已是十一點廿五分了﹗
馬上回頭穿過狹長的走廊,一拐彎,熒幕已在放着熟悉的背景,一看就知道是香港。漆黑的放映室,一個人也沒有﹗不是吧,又是一人包場看電影?上一次一人包場看電影已是幾十年前的事,在香港,看的還是日本鬼片。
放映室在迷你戲院中算是不小,但真的一個觀眾也沒有。剛在走錯的2號放映室裡的觀眾,難道都跟我一樣坐錯了映室?要不要過去跟他們說一聲?但一走開,錯過的劇情就更多了。
算了,各安天命,自己選錯了的路,應該會迷途知返吧。
至於電影好不好看,我會答:好看到賺人熱淚。
看完回家,才看到朋友的電話留言:「喂,沒什麼,想找你聊天,現在外面風大雨大,你不會跑了出去吧。」
我馬上撥電話回電:「喂,你猜對了。」
以前喺香港個個禮拜睇戲,但來咗呢邊後都未入過電影院!今個星期六會一家大小去睇呢邊嘅卡通片,期待!
香港放影室門口會掛住放影戲嘅 poster, 你嗰邊無?
你一家幾口,去戲院看電影會很貴的。通常一個放映室一個門口,門口會有海報的。這次是同一入口,海報分兩邊掛,我沒有留意右邊的海報,以為是旁邊放映室的海報。沒料到大門入去後的分叉路是兩個不同的放映室,於是就走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