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住村的人都用蚊帳的,老家四周的鄰居都沒有用,年紀跟我相若的鄰居就常常捋高衣袖和褲管,展示被蚊叮得很慘的手臂和大腿,都是一顆顆的蚊𧕴(音man1 naan3,廣東話,蚊子包)。村裡多蚊,但我沒怎麼被蚊叮過,一來我不惹蚊,二來最重要的,我家用蚊帳。
蚊帳有長方形和圓形兩種,老家有兩個睡房,一樣大小,都朝南,像大廳牆上開了兩個大口。房間過半面積放了一張大木板床架,床頭床尾都很貼牆,我懷疑我爸蓋房子時,連睡房的尺寸也依床板大小設計的。床板上面放一張兩寸厚的床墊,鋪上淺色花草床單,四個床角對上的天花板各打了四口螺旋釘,釘頭有一小圓孔,蚊帳四隻角各有兩條棉布繩,在螺旋打孔上打個死結,蚊帳就很穩固,不會掉下來的了。
長方蚊帳有正後面之分,正面像新嫁娘的鳯冠珠簾,向左右掀開,就可以下床走出蚊帳了。蚊帳左右有掛鈎,白天可將蚊帳正面左右掛起,上床時才放下來,但我們怕夜裡有蚊,蚊子先藏在蚊帳內,所以蚊帳長年都是垂下來。
我家也有一頂圓形蚊帳,只用在閣樓的尼龍摺床上。那時我叔投靠我們家,晚上就睡在閣樓。圓形蚊帳頂有個圓形藤架,把蚊帳頂撐開,中央有兩條粗大的棉布繩,用來掛在屋頂樑木的釘子上。圓形蚊帳上窄下闊,像一個倒轉的漏斗,把整張床覆蓋。出來時較麻煩,要整頂蚊帳掀起才可以走出來。不過,好處是白天時可把整個蚊帳扭成一長條,然後像掛鞭子一樣,把蚊帳盤在藤架上,用時才放下來。
小時候不肯定蚊帳的四面是棉布還是紗布,舊時可能是棉布,不透明的一片白色,但後來就變成較透明的紗布,但因為四面都落下蚊帳,夏天時就特別翳熱,小時候入睡前,我媽都喜歡在我背後用葵扇搧涼,一撥一撥的,人就在朦朧中入睡了。
在蚊帳裡看月色也是特別浪漫的,我的睡房朝南,但東面和北面都有一面大窗,隔着蚊帳,也可以看到東升的明月,像個銀盤,朦朦朧朧。雖然老房子也拆了廿多年,但那亮澄澄的月亮仍深刻地印在腦海中。
我們家的蚊帳好像都沒有洗過,用舊了,就買一頂新的。每次換新蚊帳我都特別興奮,好像要拆掉舊床子一樣,要換上新居了,其實睡的仍是那張不變的舊木板床。
沒了蚊帳,房子突然光爽了許多,問我爸不如不用蚊帳好不好,我爸總是說不。沒蚊帳不行,有蚊﹗就像老祖宗的家法,訂了,就不能改,要改,你就是大逆不道。小時候跟我爸因蚊帳吵過,大了就吵廁所,最後決定不吵了,搬出去獨個兒住,住市區的好處是不用掛蚊帳,房間通明好多。
這麼多年,偶然仍會做夢,夢回老家,睡在自己的床上,一張開眼,就是蚊帳頂白茫茫的白色,霎時間,以為真的回去老家了,本能地用雙手蓋起雙耳,以為蚊帳裡有檐蛇,要鑽進耳朵了。
五哥怕不怕老鼠架 感覺你是超能人,媽的多重宇宙,什麼也不怕
怕啊,我很多東西都怕的。
但你上次好強,話見到蜘蛛,打死佢咼
蜘蛛和老鼠是兩種物種啊。
掛蚊帳都俾妳寫到咁浪漫,佩服、佩服 🙇🏼♂️
哈﹗你竟然覺得浪漫。謝謝﹗
舊屋 廁所 和 蚊帳 都好正! 西鐵橋下嗎? 我爸以前的家和雲吞麵店(自己搭的 他說) 就在荃灣站 現在綠楊新邨位置嘛 以前叫 新村排 之後是上樓囉。
對,是在西鐵橋下。綠楊也很大的啊。我以前在博物館做過實習,經常去一間去叫蛇竇的餐廳吃午飯。
店和屋 存在的時間 一定是七十年代起地鐵前囉 ……. 太久遠之前……. 綠楊入伙是1983年
七十年代我只見過幾次荃灣,我們坐小巴出市區時經過但很少會在荃灣下車的。一次去荃灣是因為去大窩口邨探我叔,一次是因為去申請兒童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