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吃阿富汗菜時,大家談到編織之難,除了我,席上各人都不會編織,我當然是唱反調,說編織其實不難,竅門是看懂編織的術語,朋友們恍然大悟。
對啊,論英文程度,我肯定是在座各人最低的一個,為什麼我會看得懂英文編織書,反而母語是英語的她們卻看不會呢?跟很多從小就接觸編織的織民不同,我是年紀很大才自學編織的。想織就織,獨自跑上毛線店買毛線,然後買棒針,跟着去書店打書釘,翻看教人如何編織的書,決定買了一本便宜的回家。
其實也看不懂裡面寫的是什麼,有很多縮寫,完全不明所以。幸好這世界有編織字典,不懂就去查,那時網上也沒有什麼視頻,自己就按圖索驥,啃編織說明,摸着石頭過河,慢慢就上手了。我常開玩笑說,如果駕戰鬥機有說明書的話,我應該會懂得開,也會駕得不俗。
除了看書、看報紙、看雜誌,我還愛看說明書。說明書這東西看似簡單,但要寫得精準簡潔也要點功夫的。
曾問過十個學生:「拿到一件新設備時,會看說明書嗎?」十個都說不會。我問為什麼。因為不想看;因為很浪費時間,寧願自己摸索;現代科技以用家為先,很多東西一看就會,不用看說明書也會用──這完全是對現代科學的赤裸裸崇拜。
很多人說,語言是通向另一文化的鑰匙,編織亦然,不妨把編織當成是一個學科,一個行業,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術語,明白了這些術語,就能進入裡面的世界。
例如:英文編織書中常見的st針法,就是平針,平針就是正面是下針,背面是上針,織出來就變成一個整齊的平面,一面像是穗子一樣的花紋。
懂得上針和下針,圖案已可以有無窮無盡的變化,還有兩樣要懂的,就是起針和收針。會做這四樣,基本上已可以下山去行俠仗義打老虎了。
我雖不是正式的編織導師,但觀察過一些編織初學者何以會雞手鴨腳,究其原因是手指動作有點硬,編織時需要手指的動作要連貫,有些人拿毛線時一隻手,跟着要織一針時就放開了剛才拿着的毛線,線一鬆,針腳就走了位,鬆垮垮的了。這跟摺紙一樣道理,剛完成的一個步驟,一定不能鬆開。
編織是一種條件反射的訓練,有些針法,想也不用想,手指就會在毛線和織針之間撥動。所以,織簡單圖案例如平針時,是可以邊看電影邊編織的。
用的織針也有點關係,以前我愛用竹針,手感好,有溫度,織東西時不會發出金屬碰擊的聲音,可以專心一致。不過竹針壽命不及金屬針,幾支竹針針頭都用到有點爆了,刮傷了毛線,只好忍痛扔了。金屬針不太黏毛線,好處是用來織蕾絲披肩時速度會很快,壞處也是一個快字,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會掉針腳。
所以後來愛上了碳纖維織針,也有近似竹針的溫度,雖像金屬,但不會發出令人分心的碰擊聲,因為表面有點粗糙,不易掉針腳,拿這個織東西時可以看恐怖片。
因為自學是從看英文編織書開始的,所以對中文寫的編織書,我是看不懂的,所以也極少看,這絕對不是歧視中文。
我同你一樣啊,哈哈,我好鐘意睇說明書㗎!同埋我估我織嘢都有少少天份,基本阿媽教但真正織嘢都係自學。我覺得妹織超勁!平針高針居然可以咁先變萬化!針織超勁科學!我都係睇英文織嘢,中文都係無睇過。
其實,我好想學月瑞典文織嘢㗎!!!呢邊好多織嘢雜誌!!!第日有機要學下!!!
歐洲的編織靚好多,日本都係學歐洲的。美國真係好肉酸。我都唔係幾明點解啲設計咁鬼醜。
有無聽過 Kate Davis?
有,我有她的書,也追蹤她的文章。
我有佢本 10 years in the making,好鐘意佢啲 designs,好多都好靚!就係想織佢件 Carbeth cardigan 俾自己啊!
佢啲文我都有睇~
我也買了她的10 Years in the Making,件件都好靚,她的配色好靚。歐洲人文化和美學比美國優勝好多。Carbeth Cardigan幾靚。我鍾意paper doll,我其實十年前已想買這件織圖,但一直沒買,放在購物籃好多年。一見到書有,馬上去買了。
十年前!我上年先織佢喳!佢啲嘢好靚,感覺上唔太易織!
佢配色好,佢好容易織yoke sweater。
我最近買了很多毛線和編織書,只是沒有把照片放在這裡。
我最近買了很多毛線和編織書,只是沒有把照片放在這裡。對了,她有一本Knitting Season編織書,裡面的毛衣配色也很漂亮的。
快啲寫篇文來睇睇!
有時間先,好多嘢想寫都未得閒寫。
佢本 Inspired by Islay 都好正(未買住)。
好多書,還要買線,哈哈﹗
有時間可以織嘢真好!我呢啲,真係要慢慢織,若果唔係就要偷自己睡眠時間來織啦,好攰㗎!
你要湊仔,等佢哋返晒學先織啦。
金屬針織起來真的快,也真的不適合邊看影片時使用,掉針率差不多92.87%。織了大半才發現掉針會倒地不起…
那個掉針很難修復,一定要拆掉重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