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新的一年第二天,整天都在編織、拆、再織中度過,只看了幾頁書、一本雜誌、一篇《大西洋月刊》文章,也沒有心思要寫些什麼。搭建這平台是要錢的,也不是很貴,一年一百幾十而已,想起去年只發表了一百八十篇文章,實在有負平台,今年應該努力一點──多寫廢文。
從前寫文章時都喜歡聽音樂的,噢,終於明白為何去年文章數急跌了──音樂聽少了許多,都去聽新聞了。
《大西洋月刊》五年前有一篇文章寫後千禧代有些什麼精神問題。首先千禧代就是出生於上世紀八十年至九十年代末的人,後千禧代是生於千禧年之後的人。文章說,千禧代跟我們這一代老鬼的分別只是對世界或事情的看法不同,但是,後千禧代與前一代人的分別不是看法,而是如何花自己的時間。他們的時間大都花在手機上,手機又跟社交媒體連接,跟朋友的交往基本上都是在手機上,這些交流都可以在睡房或浴室中發生,所以後千禧代發生交通意外的機會遠比上一代少……他們的自殺率又會比較高……
文章未看完已有點驚,馬上檢視自己日常的時間都花在哪。因為工作關係,電腦佔用了大部分的時間。曾想過,回家後就不要開電腦,但問題是,報紙沒看幾十年了,只看網上版,不開電腦,就連新聞也不知道。現在世事瞬息萬變,我又不是山頂洞人,萬一大家集氣成功,某國突然瓦解了,也要第一時間奔去買一瓶紅酒,再跑去餅店買蛋糕慶祝嘛。
所以,要有點嗜好,幸好我嗜好多多,這個鐘頭織點東西,下一個鐘頭看點書,周末去健行,也可以分散自己在電腦的注意力。
翻查電腦記錄,找回一些香港舊歌重聽,也當是對2023年的一些期盼吧。
盧冠廷:《世事何曾時絕對》(1986)
八十年代的歌,八十年代的香港背景,盧先生唱這首歌時,可有想到今天的香港會變成這樣。世事真的不是絕對的,有些東西也不是必然的。
Beyond:《冷雨夜》(1988)
Beyond有好多好歌,不知何解,偏對這一首情有獨鍾,可能是家強那段教人十幾年也忘不了的低音結他獨奏。
Beyond:《緩慢》(1997)
家駒已走了,Beyond在台灣發展,國語有重的香港口音。李綽雄的歌詞,配合家強滄桑的嗓音,又是另一種味道。
徐小鳯:《珍惜好時光》(1977)
大家還記得柯達嗎?這是當年柯達菲林的廣告歌。原曲是Paul Anka的《Times of Your Life》。菲林相機二十年前開始式微,沖曬公司一間接着一間地結業。一個又一個時代的過去,以前總以為人的一生或許只看到一個時代過去,但是,回望過去,過去了的時代又何止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