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預警下,因為網友的一個留言,找到一部舊電影來看:《朝聖之路》(The Way, 2010),電影才剛在台灣上映,實在有點意外。單看英文片名,實難猜出葫蘆裡賣什麼藥,但中文片名就太畫公仔畫出腸了,完全沒有懸念,而且十分趕客。
故事很簡單:一名在加州當眼科醫生的父親忽接到兒子的死訊,飛赴現場,才知道兒子踏上朝聖之路的第一天因遇惡劣天氣身亡,傷心之餘,突然心血來潮要完成兒子未完的路程,踏上朝聖之路。
朝聖之路其實是一條健行步道,名叫聖雅各之路(Way of St James,西班牙文camino de santiago),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遺產,全長八二五公里,每年吸引大約三十五萬步行者。如果有充足訓練的話,一個月應該可以走畢全程。
之所以看這部電影,原因也很直接:主角是一位上了年紀的阿伯,不能說是大叔了,他兒子都四十了。看來很壯健,健步如飛,比同行的人都走得快,一來他可能心急想早日完成;二來他身體的確很壯,入水能游,追賊可跑幾條街也不喘氣。看到其他長者體魄如此好,心想:他也能走,我也應該能做得到吧。
另一個原因是有共鳴:背景設定是一條長達八百公里的健行步道,完全切合我的人設,不再玩馬拉松的我,改去健行,還喜歡長距離的步行,鍛煉意志和耐力。
而且這條步道沿途都是歷史,古色古香的教堂,樸素的鄉郊,熱情的當地居民,自然風光如詩如畫,比看一本旅遊書更加吸引。很多步道比較荒僻,例如太平洋山脊步道,以前看過電影《走出荒野》,也看過原著,當然佩服女主角獨自一人完成這段艱苦旅程,但說到感動卻一點也談不上。到現在也不明白女主角為何跑去走這一條路。
美國人有一樣東西至今令我很困惑的,就是他們有特別多的心理問題。在美國看心理醫生接受心理輔導是很正常的事,沒這個經驗人家反而覺得你不正常。美國人一覺得心裡不舒服,人生不如意,就會無厘頭跑去一個陌生地方,周遊列國,之後就會突然開竅,感悟人生了。
很舊的喜劇《鱷魚先生》有一個笑話,話說鄉巴佬鱷魚先生來到紐約市,他奇怪為何美國人看心理醫生,於是有人就問鱷魚先生如果心裡有煩惱,他家鄉的人會怎樣,鱷魚先生說,很簡單,他會先告訴波比(假名),波比又會告訴他老婆芭芭拉,芭芭拉然後又會告訴閨蜜桃莉,桃莉接着告訴她鄰居,這樣很快全條村的人都知道了,自然就沒煩惱了。
話說選擇走聖雅各之路的人都是有所求的,當中自然有不少真正的朝聖者,也有挑戰自我的。男主角眼科醫生本來一人默默上路,途中卻遇上幾位各懷目的之步行者,由吵吵鬧鬧到有講有笑,從封閉自己到敞開心窗,過程都很自然。
有人說,要知道跟一個人能否做朋友,就是試着跟對方一同旅行,可以磨合成功的,就可以是朋友了。
男主角和各人經過三個月的跋涉,終於來到終點,拿到完成全程的證書。職員問他走朝聖之路的原因,他結結巴巴,說不出來。因為這不是一個很光彩的理由,雖然兒子的死是天意,但是內心有愧。相比其他人,男主角是最老實的人,其他人的理由都是胡謅的。
電影沒有交代各人分手以後的故事,很有李廣田《野店》的味道,旅客因緣相聚在野店中,沒有心理負擔下盡訴心底話,緣盡後明天各散東西,再見的機會微乎其微。
故事最後,男主角選了他自己的路,前景會怎樣,沒有人知道,但至少,鏡頭下,他是滿足的。
除左無明當年有睇過,原來大家都無睇過,點解我地會集體錯過一齣好戲?
估計是國際電影節的電影吧。當年,幾十年前,我在電影節看過的幾齣電影,至今我仍記得。
我也想走聖雅格之路!但我可能得走上兩個月😂
沿路有支援,有旅館,不用背太重的背包,不過一定要有一根行山杖,聞說有一段是不斷上坡下坡。
以前聽過聖雅各之路,但不曉得有電影。Shirley Maclaine 曾經把她去聖雅各之路的經歷寫成書,能走上這麼長一段路感覺真不簡單
謝謝﹗遲些找書來看,電影有個好處,可以看到沿途的支援(旅館之類),感覺走起來不會太難,至少不用背重背包。
知道這條路 是因為 Paulo Coelho 的 The Alchemist 中文譯名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我有努力追看這巴西作者的書
有幾本無咁好睇
有電影 自傳
剛好人在台灣 看得到
中英文字幕 葡萄牙語
YouTube 也許還能找到預告
香港電影節是很好的
可看世界各地的
馬會資助的 唔睇通常會後悔 哈哈哈
基本上版權費貴
就會搵馬會贊助咁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嗯,這本書我有印象,但沒想過要看,太多書了。你應該沒來過這裡,我以為你是另一人,因為剛好你也是住在那一區。
The alchemist 其實好簡單 想做就去做 做咗唔後悔 咁
好似我一路都無心機看 小王子 咁
哈哈 其實 愛麗斯夢遊仙境 的下集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es
我也是沒興趣看下去的
有些漫畫受歡迎
我知道
就是
看不了下去嘛
你問我 我會答
我知道這書 但 唔啱睇
無追落去咁
屯門是好地方
有空回港
帶您去吃去玩喔
你可能真的沒怎看我的文,我在屯門長大的。😅
啊 我看你要到元朗荃灣看電影喔 說來 我是看 無明 的東西 過來的
我是幼稚園的時候 叔叔結婚
媽說 一屋不能有兩個女人
所以
就搬入屯門了
1980左右 我做護士的姨媽
也移民加拿大
我住村的,屯門以前也不叫屯門,叫新墟,很荒蕪的,所以我多數會去元朗。我就奇怪你是從哪裡知道FB專頁的,因為就算有人關注也甚少有人留言的。你搬入屯門時,屯門已發展了。我沒有去過荃灣看電影。以前出市區的巴士是不停荃灣的,落了屯門公路第一個下車站是美孚。除非想坐地鐵過海,才在荃灣下車轉地鐵。
反而我爸媽是荃灣人 我懂搭車 就是來回屯門荃灣了
荃灣也不是沒去過,但不算好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