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預科時,曾想過要讀藥劑學,香港兩間大學都沒有開辦,不是沒想過出國留學的,但只是幻想一下,家裡根本負擔不起,我是連讀預科也要申請政府的資助金的,幫補一下書簿費。那時候看報得知,那些英文了得的學生,原來平時是靠聽英語電台節目學習英語的。
我家只有一台老舊的電視機,小學六年級時在元朗大馬路一家電器店買的,那天陪我爸去買電視機,幾乎害我人生第一次上學遲到。但是,看哪一個台不是我能作主的,我爸愛看麗的,我家就長期看麗的台。看慣了,有一天,我媽想看無記的武俠劇《飛鷹》,鄭少秋和趙雅芝主演,我不喜歡看,但換不了台,一氣之下,就找了一張信紙出來,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毒罵趙雅芝的信,寫了什麼木美人,不會演戲之類,寫完才想起沒錢去買郵票,最後把信扔了,只用行動抗議,一播《飛鷹》,我就坐在沙發上拿紙來塗鴉。別以為我小時候喜歡看書,我是雞眼,天一黑,就不會拿起書來看的了。
小時候,閣樓還有一台自我懂事以來就擱在那裡的舊唱機,鋪滿塵,打開蓋子,灰色的轉盤上還放了幾張時代曲舊唱片,很小一片,唱的人是誰也忘了,總之是不認識的女歌星。旁邊還放了一個舊行李箱,打開時有一陣陳舊的塵味,當中放了幾條深灰色舊西褲和白襯衫,應該是我爸的,想不到他也會穿這個,之後終其一生,甚至出席我的大學畢業禮,也沒有見他穿過。
家裡沒有收音機。我家算是窮人嗎?以前真沒想過我家窮,因為村裡比我們窮的大有人在,我上學時也有一元零用錢,鄰居是一毛錢也沒有,住我對面的鄰居,也是我的同學,上學時有一毛零用錢,但一個提子包要兩毛,維他奶要三毛,他是連這個也買不起。
當然,一山還有一山高,村裡雖然只有十幾戶人家,比我家環境好的也很多,離村口近的幾戶上海人,家裡還有鋼琴呢,後來有一戶姓譚的人家更搬了去剛落成的美孚新邨,美孚那時在市區的邊陲,一過了大橋,就是九龍了。在我們眼中,這簡直是住進半山的豪宅了。譚太長得有點富泰,人很好,說話斯文,女兒學鋼琴,長得高高瘦瘦,經常梳着兩條辮子,但梳法跟農村人不一樣,有點像英式少女,走出來氣質像一個仙女,我叫她做姐姐。姐姐沒跟我說過幾句話,每次見到我只是微笑而過。
收到政府的資助金,付過書簿費後,剩下來的,我拿去電器店,買了一部愛華收音錄音機,顏色鮮紅,機身頂有一條伸縮天線,放在書架上,終於有一部可聽電台的收音機了,但錄音帶太貴,只能買一盒空的錄音帶,找朋友將唱片裡頭的歌錄到錄音帶上,再拿回家聽。本來買收音機聽英文電台學英語的雄心壯志,慢慢在聽流行曲中消沉了。
後來學校有學生訂英文雜誌優惠,訂一年《時代雜誌》好像只是港幣二十元。我就訂了,一年後,幾十本雜誌原封不動塞在床底。有人說,拿着字典看英文報紙,逐字查,破釡沉舟式的學習,我也試過,把牛津字典放桌上,一邊看英文雜誌,一邊查,看了一段已放棄了,幾乎是每字一問,離「葉問」的水平仍很遠。(葉問,跟「頁問」同音,即每看一頁都不懂,要問的意思)
所以,我英文沒學好,由不得人,只怪自己太懶了。
好親切,因為我就是住美孚,我爸爸是第一代美孚人,人家一個童年搬了4-5 次屋,我一直住美孚, 大個出嚟做嘢,2003 年樓價低, 我買了自己第一間物業就是美孚。 我對美孚又愛又恨,恨佢不成鋼! 現在常被人貶為老人區,老鼠屋,因為我地沒有大型商場,但我還是感激美孚,美孚的生活成本低,我才有空間生存。
我也有同學住在美孚,以前過香港島,要坐小巴在美孚下車,然後坐隧巴102,我還記得號碼,一直坐到去筲箕灣,我通常坐在上層司機位。
直至現在美孚的交通配套是非常好,有地鐵,有西鐵,我哋輸乜,輸地區在深水埗,輸社區設施舊,輸多街市而沒有見得下人既超市和零售店、 要論美孚,我一肚氣,但同時明白我交幾多錢管理費姐,up 咁多,要求多多,哂氣, 唔滿意,你有能力既,咪走囉。 個情況似香港,成定局既野,你可以走,冇人叫你係度嘈 (我講自己呀)
2003年買樓,差不多二十年前,哇,咁你都好掂喎,大學時代已可以買美孚。美孚有什麼我也不清楚,一定有啲好嘢先留得住你嘅。
冇呀 冇好野 只是冇唸到可以差成咁而家。
個時樓價不高,係好低!
仲可以更差,現在才剛開始。
用卡式帶聽歌學英文都得㗎,我細個嗰陣真係咁。聽一句就抄一句,寫埋寫埋就有一本本嘅歌書。
我還記得讀小學嗰陣兩毫半可以買一樽檸甘水 😅
我沒飲過檸柑水,常飲維他奶,還有大陸珠江牌汽水。
話時話,我點解唔飲維他奶呢 🤔
可能男仔覺得飲奶好娘吧。XDDD
我到而家都仲係鍾意聽收音機,早陣子家裡那台有埋跳子鐘的收音機壞了,要走到鴨寮街才找到⋯有啲人可能話手提電話都有收音機,但我鐘意一按即有聲的簡單~ 小時候都是聽英文歌學英文,不過懶,都係學得唔好~
我家有一台原子收音機,但被我不小心撳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