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七月跟隊友去了一趟阿斯托里亞第三十大道吃日式薄餅後,心裡老掛念這個地方,疫情前,跟蘇珊和一眾隊友吃過泰國菜,我的錯,給蘇珊點了泰式奶菜,她從此就愛上了。
過去兩年因為疫情,隊友們對上餐廳吃飯有些顧忌,我是完全百無禁忌,去年暑假打了兩劑疫苗就已經跟朋友去餐廳吃飯了。不過,為了隊友的安全,還是忍一忍。
餐廳早已開放堂食一年多了,年頭甚至已取消檢查疫苗證了,現在去戲院看電影也不用查疫苗卡的了,一切早已恢復正常。蘇珊嚷了一年要再去吃泰國菜,我和隊友都在忙,本來打算暑假七月尾去吃,誰知其中一人又臨時有事,要改期,八月蘇珊又沒空。日期一推再推,最後推到勞工日的長周末,眾人終於都有空了。
勞工日在每年九月第一個星期一,是全美一個大假期,老師、學生趁暑假的最後幾天衝刺,趕緊去盡興。上班一族抓緊夏天的尾巴,出城遊山玩水,全市像逃掉了一半人一樣,平日人頭湧湧的鬧街,忽然靜了下來,最能反映人少了的,就是地鐵,班次砍了一半,沒出城的,比平日要等更久才有一班車。
紐約地鐵平日班次繁忙,一到周末就比較稀疏,有些路線甚至停駛,初來報埗時就很不明白,周末時間,不是應該有更多人出外,更需要坐地鐵的嗎?這樣想的話,是不太明白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平日是奉獻給了公司,周末和假期就是陪伴家人。美國人的家庭觀念其實很濃厚,電影中看到年輕人不愛跟家人同住是事實,但一旦成家了,就喜歡把時間留給家人,至少在我身邊的朋友都是這樣,全世界大槪只有香港人是那麼熱愛上班的。
跟蘇珊和隊友們約好了周日去吃泰國菜,為什麼選在阿斯托里亞?因為蘇珊沒去過。我們兵分兩路,兩個隊友親自去接蘇珊,怕她坐地鐵時迷路,我就單人匹馬上路,打算去餐廳先拿桌子。怎料隊友跟蘇珊在地鐵一起迷路了,去錯了轉車的車站,找了一輪才回到正軌,耽誤了時間。
我出門前,顧住聽新聞、跟遠方友人講電話,忘了時間,幸好一早穿好了衣服,火速地套上鞋,拿個小手袋就可以飛奔出門了。跑到地鐵站,月台上站了很多人,心知不妙,一看列車到站時間:14分鐘﹗這是長假期的地鐵班次,真的是疏落得要命。
結果,咱們四個人,本來分道揚鑣,最後竟然因緣巧合,相會在同一卡地鐵上。大家相視而笑,證明合該有緣啊。
到達泰國餐廳時,他們剛開門不久,大堂只有一桌客人,但後園卻坐了幾桌人。最喜歡這種有後園的餐廳,喜歡熱鬧的,可坐裡面,想清幽一點的,可以去後園。基本上是個天井設計,四周是大廈,看到人家大樓的後面,頭頂搭了一些竹蓆,看上去挺心涼,餐桌中央有一個長方型水池,水上飄着幾朵不知是真還是假的睡蓮。
點了幾客泰國點心,都是素的,因為蘇珊除了魚,其他肉都不吃,然後各自點菜。這個泰國菜館的侍應不像泰國人,反而有點像是華人,年紀青青,有點像大學生。點菜時跟他們說英文,感覺有點怪怪的。
在紐約要吃道地的泰國菜,還是要去泰國人聚居的地方,這家泰國菜館不是不好吃,但吃起來味道是缺了一點東西。就像香港人去紐約本地的一些港式餅店,明明賣的是港式食物,但店員卻聽不懂廣東話,用普通話反問我點什麼時,我通常會給對方一個白眼。從前紐約的唐人街,商號門口貼招人廣告,明文規定,要懂台山話。幾十年前,不會說台山話,根本不能在唐人街找到工作。
我覺得泰式奶茶甜得過分。屋企附近有間泰國姨姨開的小店,外賣有奶茶送,我寧願唔要。
泰式奶茶用的是煉奶,我覺得好味啊。
在車廂遇上真的好有緣呢,我想像那畫面一定很溫暖。 cheers 🍻
班次太少,結果相遇了,哈﹗
說到紐約地鐵我會想到M.Night Shyamalan的The Unbreakable, 還有The Bone Collector 這些電影。現在紐約地下還有廢棄的地鐵路段嗎?
當然有。最出名一段是布魯克林大橋曼哈頓這邊,市政廳下面的一段,是一個轉彎位,用來換線用的,有一段已廢棄了,對外關閉。有本地導賞團,但進不去廢棄車站,只是坐地鐵時經過看到,普通乘客沒注意到而已。我喜歡的導演陀螺Guillermo Del Toro,就寫過一部恐怖小說The Strain(血族),還改編成電視劇,我寫文提過很多次,血族的老巢就是這段廢棄地鐵。
真有趣,紐約的地底和地上一樣精彩~對了,還有Amy Adams 的電影,曼哈頓的地底也通往迪士尼世界~
紐約是個很有趣的城市,你這樣一說,我下次寫一篇講一下廢棄地鐵車站。
好啊!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