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個梁伯說,香港人不是移民,只是移居,我也不禁撫心自問:到底我是移居了美國,還是移民美國呢?
八卦如我,上網一找,找到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有關新移民的官方文件,原來已有中文譯本,一清二楚,恨我這麼遲才發現,但是,回心一想,這文件可能是近年才有的。文件開首這麼說的:
「恭喜您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永久居民﹗我們謹代表美國總統和美國民眾歡迎您,希望您在美國一切順利。」
「成為一名美國永久居民即意味著您已經決定要將美國當成您的家。」
永久居民,即拿了綠卡,這樣說,有了綠卡已視作移民了,因為「您已經決定要將美國當成您的家」,假如更進一步,宣誓歸化成為公民,連護照也拿了,國籍也轉為美籍了,那應該是徹頭徹底移民了吧。對,當了公民,如果不出國,可以不用申請護照,不過,多數宣誓後第一件事是申請美國護照,跟着又順便登記做選民。
因為綠卡和公民是有分別的:公民可以投票、擔任陪審團成員(本人當過一次,上個月幾乎被選中再當一次)、使用護照出境旅遊、將家人帶來美國、為海外出生的孩子取得美國公民身份、有資格申請聯邦聯位、當民選官員(不用在美國出生也可以的啊,紐約市第一位華裔市議員劉醇逸是在台灣出生的)、住在美國的權利、有資格申請聯邦補助金和獎學金、可拿到政府福利(某些福利只限公民)。
也認識一些有綠卡但沒申請歸化入籍的華人朋友,有些是大陸人,有些是台灣人。不申請歸化入籍的大陸人,是因為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入了美籍就會失掉中國籍,權衡得失後,決定保留中國籍,但人卻在美國居住,美國是允許的。台灣朋友是沒打算入美籍,打算將來告老歸田,所以寧願保留原國籍。
至於本人,當然是早已入籍,視這裡為家了,只是起初真的只是如前特首所說,是移居美國,試一下水溫,看看是否適合自己,並不是在香港申請移民,來了美國後,才決定留下來,變成移民了。
那年代,來美國不是太難,只是看你夠不夠膽。在紐約,遇到過不同的香港人,有一位是低我二十屆的大學師妹,你猜她是怎麼來美國的──是抽中了綠卡﹗綠卡抽籤原來不是都市傳說,是真有其事的,之後也認識了幾位抽中綠卡的朋友,有來自馬來西亞的,也有來自摩洛哥的,都是抽中了千載難逢的綠卡。抽綠卡資格也很簡單,只需要高中畢業。可是,二○二○年開始,香港從此劃歸中國,再不可以抽綠卡了。
為何中國人不可以抽綠卡?並不是歧視,而是看移民人數,如果某國的移美人數太多,某國的人就不能抽綠卡了。
如果沒抽到綠卡,又想來美國發展怎麼辦?當年有香港人是過來旅遊或讀書,然後再用申請工作簽證一途留下來的,之後替僱主做牛做馬多年,等十年八年,僱主大發慈悲,當擔保人助你申請綠卡,你就自由的了。當年有好幾位香港朋友,也是這樣留了下來,現在都做了美國人了。
但是,這方法在我來美幾年後就變得越來越困難了,要拿到工作簽證難於上青天。沒法拿到工作簽證,又沒有其他方法拿到合法居留身份,就無法留下來,勉強留下來就成了黑市居民,只能打黑工,一生也不能離開美國國境,一旦離開美國,會因為黑市居民身份,從此被美國拒於境外。
以前也認識一些黑市居民,他們一是等大赧,一是等賺夠,告老回祖國,從此不再踏足美國。話雖如此,我不鼓勵別人做黑市居民,人生長漫漫,不要因近利而斷送一生。
後來,也有香港朋友問過可否循舊方法來美國生活,唉,很可惜,機會大門已關閉多年,如果朋友當年肯立下心,或許現在已人在美國了。
梁伯咁說因為他覺得香港人有很多人是人住海外,香港仲保留物業收租或空置,其實有意走的人很小一腳踏兩船,保留香港物業是迫不得已,因為根本賣不去。梁伯有些成日好關注 移英的港人,其實走了的是我們下一代。15-30歲人最多,30歲在香港乜都冇,屋企人仲年輕,為何不走去搏?15~25 求學階段,為何不放眼世界,本來去加拿大讀書的人也會即時考慮英國,因為一畢業,可以留下,在世界的居籍多個option。why not ? 要人留香港,要困起一個樓價高的cubic flat 到,不過層樓又賣唔出咼,我唔知點講,話英國交通差,睇吓你住邊啦,住zone 4 近X line, 7 分鐘可以到Canary Wharf shopping 了
咦,好似講到自己在英國咁,我係香港呀,我成日動態上youtube環遊世界,昨天去了澳洲🦘。
連藍絲也走人,他們現在才知大鑊,太遲了。
我冇登報姐,我愛國架,大家都知架!
現在工作簽證要抽籤,真的機會降低很多,我很幸運是最後一年不需要抽籤。我也認識幾個抽籤抽到綠卡的,真是太幸運了!還認識花錢跟美國人結婚拿綠卡的,哈哈!還有個墨西哥朋友說他是捧著一盆的水、身背家當走沙漠偷渡進來的。美國雖然已經沒有像從前那般的美國夢好尋,但還是很多人願意冒險過來的。
現在真的很難拿工作簽證的了,以前有些僱主還好心幫你申請,現在是買少見少的了。偷渡真的不鼓勵,太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