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跟香港一樣,也有不少離島。四年前,第一次徒步十七英里(27公里),橫跨布朗克士區,走過跨海小橋,直達城市島(City Island),再走到南端,到島上有名的海鮮餐廳吃炸蝦。今年夏天伊始,重回了一趟城市島吃炸蝦,香港朋友一聽,頭頂冒出大串問號:「山長水遠去吃炸的海鮮?」
城市島除了海鮮餐廳出名,還是一個很大的遊艇停泊場。
島本身不大,長兩公里半,闊八百米也不到,可以遠眺哈特島(Hart Island),兩年前疫情期間,哈特島上了香港的中文媒體,還記得是《經濟日報》,說島上埋了很多疫症死者的屍體,實情是島上有大型公墓,葬了很多無人認領的死者。
知道有城市島是更久遠的事,那時參加環布朗克士單車行,全長六十七公里,中間要繞城市島,從前沒怎樣去過布朗克士,第一次去驚為天人。
紐約有五個行政區,論自然風景,布朗克士是五區之首。紐約從曼哈頓哈林區開始,越北越高,布朗克士丘陵地帶特別多,地形起伏很大,有點像加大版的跑馬地。區內有郊野公園,又有山頭、河流、人造海灘,身在其中,完全難以想像是在紐約。
城市島跟布朗克士之間,有一條行車橋連接,要去也不難,從曼哈頓坐綠色的6號地鐵,在終站下車,再轉乘唯一到城市島的巴士BX29。缺點是,巴士要繞過五六個迴旋天橋才到達行車橋,容易暈車的非常不宜坐這輛巴士,建議從地鐵站坐三公里過橋。
我們乘巴士過橋,在島的北端就下了車,海鮮餐廳在南端,走兩公里半,小兒科而已。島上人口不多,民居也很普通,說不上漂亮。沿着島上主要馬路City Island Avenue往南走,會看到朝向長島灣的東邊有好多遊艇碼頭,碼頭上停了過百艘遊艇,因為船太多,停泊場甚至弄成雙層,兩條遊艇,一條在上,一條在下,做了上下鄰居。
紐約的有錢人,自然有私人遊艇碼頭,島上的遊艇主人,不見得是有錢人,很多甚至是平民百姓,只是喜好是出海,就把遊艇泊在這裡。這種愛好很燒錢,慶幸自己沒有出海的興致。
島上最貴的房子在北端,面向東車士打灣(Eastchester Bay),有私人碼頭,賣一百多萬。為何我會知道?這跟本人八卦的天性有關。話說吃完炸蝦,放棄在餐廳門外坐巴士回地鐵站,又再徒步從南端去北端的巴士站,坐巴士過橋。走到北端一座教堂時,看到馬路邊貼了一個手寫的指示牌:「車房大清貨」(garage sale)。
在美國,住房子的,舉凡想清理家中多餘用品,就會在車房搞一個清貨大平賣,反正沒事幹,就在後園的車房坐半天,待客而沽。
好奇走進一個民居的後園,幾張摺枱上擺放的,都是老舊東西:七十年代的流行曲錄音帶,七、八十年代祖母級的裙子和首飾。好此道的人,可能會尋到寶物。
失望之餘逛了一下附近的民居,最後走到一座向海的兩層獨立房子,氣質跟其餘房子完全不一樣。正想拍攝之際,後面傳來一陣車聲。以為是房子主人回來,怕對方以為我是小偷,想攀過鐵絲網拍照。
下車的是一對男女,我瞄了房車一眼,只是普通牌子。男的瞧見我,馬上自我介紹:「我以前住在這條街上,今天帶女朋友回來這裡看看。」
我還未開口,他又繼續說:「這座房子,你們也是看了廣告慕名來看的嗎?讓我查一查,這個現在賣多少錢。」我不置可否,跟着才發覺他說的話,看似在對我說,其實是跟他女朋友說的。
「我祖母認識這房子的女主人,也是個老太婆,你知道房子的故事嗎?」
我點點頭表示想聽下去,就算我不點頭,估計他也會說下去。
「老太婆當年不知發了什麼神經,只是五萬就賣了這座房子,然後搬到後面的小房子去。」
後面的平房,大槪八百平方尺吧,的確是大巫見小巫。
「現在這房子可值錢了,過百萬的。」
我「哦」了一聲,現在紐約普通民居的房子也要一百四十萬。眼前這一座有私人碼頭的兩層石磚房子,價錢算是物超所值了。只是離曼哈頓有點遠,雖然明明可以隔着水看到,交通也不是太方便。
要喜歡這兒,一定要很愛海才行,可以整天望海打卦。我是肯定不行的了。

炸🦐炸海鮮,一人份量嗎? 好大portion !
説回那間屋,其實100 萬美金,價錢還可以,只是不知有冇潛在成本,如果一間屋太舊,要維修也好煩。
炸海鮮是一人份量啊。間屋不殘舊的,其實好普通,但因向海,有私人碼頭,所以在島上比較貴。
似匡湖居個D囉~ 好寫意
如果論寧靜,不夠靜,因為成條街都是其他屋。
發文多配圖。謝謝。
你叫我配多些圖?懶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