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高中,我才有第一張公共圖書館借書證。中學前,我不知道香港有公共圖書館這東西。從小在偏遠沒名字的小村長大,如果不是因為學校在元朗,恐怕連坐車的機會也沒有。
上初中時,第一次上元朗大會堂,發現那兒有圖書館,第一次到圖書館簡直是震驚,好多書﹗除了會說這三個字,也想不到怎樣形容心中的震撼。第二個震撼是,原來是可以借的﹗但隨之而來是失望,要有住址證明才可申請借書證。
我有住處,可是,沒有地址,何來住址證明?住址證明是一種書面證明,不能找路人甲證明你住在那裡。住址證明就是收信證明,但是,我沒收過信,小學時尺牘課收到同學的信也扔掉多時,而且寫的地址是「某士多某某收」,那時候,村裡人收的信都是寄到圍村村口的一間士多,我們不是住在圍村,也不是原居民,只是叼點光,把士多當成是收信站。
好事之徒或許會問:「那你家如何交水電費?」住樓的人,理所當然認為可以拿水費單、電費單做住址證明。紐約的公校,報名時也要住址證明,可以用公用事業帳單,例如水電(電話帳費不可以)帳單,還有政府的書信、糧單、報稅表。
一直以來,老覺得像我這等住在新界大西北農村,從大陸逃難到港的人,是香港被遺忘了的一群,原居民還好,可以追溯家世,講講香港前朝的歷史,我們什麼也不是。以前跟新相識的外地朋友介紹自己:我家種田的,我爸是農夫──中學時的美國筆友問我家裡養了多少匹馬,外地友人聞言驚詫地問,香港有人種田的嗎?﹗中學會考英文科口試時,我說我家種芒果,女考官睜大了眼望住我,眼神懷疑,覺得我在說謊。
那時候,我沒法有住址證明──家裡喝井水,沒有水龍頭,自然不用交水費,至於電費單,是電燈公司職員入村,逐家逐戶把帳單塞在鐵絲網格內的,上面沒有地址,只有用戶名。本來勉強也可以用來做證明的,但是,世事往往充滿戲劇性──話說我爸當年蓋房子,電燈公司來註冊時,不小心將我爸的名字跟一田之隔的鄰居名字對換了﹗住了十幾年,到我上中學了,我爸也懶得去申請更正。
欲哭無淚,我向我爸投訴,你怎麼不去更正名字?我爸說手續麻煩,他大槪也不知道要什麼手續,從沒去問,反正名字錯了沒什麼大不了,家裡沒電用嗎?有人來割電錶嗎?都沒有,那幹嘛要改回去?所有要他放下活兒的事都是找他麻煩,別煩他。於是,電費單上住戶的名字錯了幾十年,直到老家被拆為止。
當年在元朗大會堂圖書館,就只有望書興嘆了,自己也沒有車錢,可以經常從家裡跑去圖書館看書。幸好學校也有一個小型圖書館,我就天天在那兒混,也把省下來的零用錢,拿去元朗書店進貢(幾十年後才知道,原來書店是我籃球師兄的哥哥開的)。不過,我買的書非常兩極:一是工具書,摺紙和勞作;一類是從小就愛看的恐怖故事書,什麼吸血殭屍、外國鬼故事,我都愛看。看完自然有陰影,害我晚上更不敢踏出家門,生怕樹上有惡鬼吃了我的影子。
上了高中,多了點零用錢,也經常騎着單車到處去,就發現了大興邨有一個公共圖書館,就在商場二樓,有好多書。要申請借書證,仍要求有住址證明。我的新鄰居見多識廣,教我可以找人給自己寄信,那就有住址證明了。
到底是否用了這個方法,我也忘了,最後終於拿到夢寐以求的借書證,粉紅色,一式三張,比信用卡大一點,前面有一個小摺封,像個口袋,把要借的書遞到借書處,職員會把書後的一張書卡抽出來,插在小摺封內,再按還書日期放在架上。還書時,職員按書號到架上把借書證抽出來還給你。
有一次,可能是插錯了位置,還書時,職員找了半天也找不到我的借書證,最後再從一堆未到期的借書證中找到。
當年借的書包羅萬有,衛斯理、瓊瑤、茅盾、冰心、老舍,還有天文地理,曾有一段時間愛上天文學,啃了大堆天文知識的書。每次都準時還書,因為逾期要罰款,沒有錢,自然不想有所損失。
後來,元朗大會堂的圖書館搬了去新開的大橋街市樓上,面積大了許多,書自然更多,我就轉移陣地去了大橋街市的公共圖書館。上了大學後,見識過大學的圖書館之大之博,公共圖書館就變成小巫見大巫了。
出來工作後,再用到公共圖書館的機會不多,只記得去過幾次大會堂的圖書館,還有一次要幫電台寫講稿,晚上去了尖沙咀文化中心的圖書館查Noir movie。那時沒有互聯網,也沒有Google,要做資料搜查,就要上圖書館,翻書細閱。
這個只是小兒科,比我們更久遠的讀書人,那時連影印機也沒有,找到資料,還要逐字逐句抄寫下來,不像我當年,把書拿到影印機前,一按鍵,就完成任務了。
Wow, yuen loi you went to Tai Hing and borrowed all our books!!!! you you you. those library cards are cute holders in a set of three, so i assume you can only borrow 3 books at the same time, at most. The color is a sexy pink!!!! Over time because of wear and tear, the cards were all taped up. The Ying Yong novels there were always out and unavailable so I ended up renting them downstairs at one of those newspapers kiosks, paid hard cash. Library provides a window to the world far removed from our upbringing and environment, not to mention the comfy air conditioning in the dead heat of summers.
Where have you been? I thought you got melted by the deadly heat. We probably fought for a same book by 衛斯理 at a point. LOL You’re a rich kid.
現在更快,用手機一影,入document app, 轉pdf , 美源髮彩! 得咗!
而家係方便咗,不過因為得來太易,好快積理一堆冇用嘅垃圾檔案。
係呀, 不過你知啦,我自己也是垃圾,所以物以類聚, 今日清相呀真係
呢度成個主題都係廢喎。
就係!
家裡喝井水,沒有水龍頭,自然不用交水費…
me too…
很有共鳴。哈﹗
好一個勵至的故事 👍 大橋街市圖書館我早幾年有去過幾次,家下元朗大會堂隔鄰亦有全新的圖書館,都好多書。
我都幾好學㗎,通常會利用埋哥哥及姐姐的借書證,一次過借九本書!
你為何會入元朗的?你不住在元朗吧。大橋街市樓上還有一個壁球場,我也去過。中學同學後來好像打到壁球冠軍添。我每次只能借三本,冇計。勵志?我有沒有寫過《通勝》的故事?如果沒有,我諗諗。
冇咩點解,我連南丫島、長洲嘅公共圖書館都有借過書,之前曾經諗過要去哂香港所有圖書館借書!
你也很有心。你這提議不錯,我也可以去參觀各個圖書館啊。
在香港時,我也去過南丫島的圖書館,不過不是專程去的,只是去行山,在索罟灣吃海鮮,就順便逛一下圖書館。
他讀書好叻架! 都話才子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