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一直以來的觀察,我發現大陸人有一個很有趣的中文稱謂混淆現象。如此把大陸人區分出來,並無特別意思,因為我沒聽過香港人和台灣人會把這個稱謂搞亂的。
例子如下:劉小姐/女士嫁了給李先生,那麼,劉小姐/女士之後是叫劉太太還是李太太呢?你問十個香港人,他們的答案會是:李太太。但是,你去問一個大陸人試試看,答案會是什麼?
另一個例子,劉太太本人到底姓什麼呢?你問十個香港人,答案是:不知道。劉是夫姓,女士本身姓什麼不知道。但是,你問一個大陸人,他們有可能會說,姓劉。
別以為我在胡言亂語,因為這就發生在我認識的一位高學歷的大陸夫婦朋友上。女的姓X,男的姓Y,女的自稱自己是X太太。這還不是個別例子,已不止一次看到這種叫錯稱謂的情形了,全都是見於大陸人身上。我開始時有點不解,為何會有這種混淆的呢?這不是從小就學的簡單家屬和親屬稱謂嗎?
這跟香港政商界女士冠上夫姓不一樣,例如以前我們習以為常地叫當時的議員做周梁淑怡、范徐麗泰,近一點有花名「雞珍」的陳馮富珍,她們只是冠上夫姓,但是一稱呼乜太時,也只會是周太太、范太太、陳太太,而不會是梁太太、徐太太、馮太太,否則就變成了她們全都改嫁了。
父系社會中,子女從父姓,除非特殊原因,通常是因為夫妻離異,才從母姓。一般情形,生活在同一家庭,同父同母,不會這個孩子從父姓,另一孩子從母姓。不過,大陸就會有這種情形,有些國家領導人的子女不是從父姓的,例如老毛有女兒叫李敏,姓李是因為毛早年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李某。
父子不同姓,甚至一家孩子有三個姓,有人說是避禍,有人戲稱是戴了綠帽,有人更說是摒棄了傳統儒家思想,根本沒有倫理關係,父和子只是工作關係,不同姓沒問題。
如果說中共對中國文化、中華民族有什麼貢獻,恕我暫時想不出來。第一樣想到的「貢獻」是,破壞了倫理關係,連最簡單的稱謂也搞不清楚。老百姓用錯稱謂,罪不在他們。以我所知,中共管治下,舊日大陸人用「愛人」稱呼自己老婆的,「太太」這詞大槪流失日久。但是,一拿起張愛玲的小說一看,裡面最多一堆太太打麻將的情景,那時的稱謂應該沒有錯。
有一次,有位大陸朋友跟我說要跟她姐去旅行,但以我所知,他是一孩政策下的孩子,何來有姐姐?細問下,原來對方口中的「姐姐」是他叔叔的女兒,用中國文化算盤算一算,這當是堂姐啊。
大陸的一孩政策的影響近年已陸續浮現,其中一個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就是中國人倫理關係中的舅父、叔叔、姨媽、姑媽等,都會在一孩政策的下一代完全消失。孩子沒有兄弟姐妹,這個孩子的下一代自然也沒有舅父、叔叔、姨媽、姑媽,也沒有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紅樓夢》一類的愛情故事也不會在這一代人身上發生。
想一想也覺得有點恐怖。
我細個成日都唔明利孝和夫人究竟是利孝和的老婆,還是該女士叫利孝和,是一位夫人……如果是前者,咁多年來一直都無名無姓,也太可憐吧…
你問得好,利孝和夫人,夫人是太太的尊稱,「利孝和夫人」的「利孝和」是她先生的姓名,她本人有名有姓,叫陸雁群。一入豪門深似海啊。以前麗的(亞視)有個方太教煮餸,無記也有個叫李太教煮餸,好多年後,我才知道,方太後來好像離了婚,本名叫任莎莉,李太叫李曾鵬展。
從前的女人,連自己的名字沒了也沒所謂⋯今天女人結了婚連夫姓也不想冠~
冠夫姓好像香港政商界的已婚女性才這樣,要數一大堆,例如:羅范椒芬。
我以前返教會啲人都見到人冠夫姓⋯李羅XX,陳陳XX~
你這麼一說,我也想起教會有些女士是會冠夫姓的。
鄧小平的子女的子女都必須姓鄧
這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