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班後有點時間,去布萊恩特公園走走。布萊恩特公園在四十二街站地鐵站旁,夾在第五大道和第六大道之間,橫跨兩個街區,正面入口對面的左角有中銀大廈,右角是美國銀行金融中心,中美之間有日本紀伊國屋書店,還有被亞馬遜收購了的WholeFood全食健康超市。公園背面是紐約公共圖書館,紐馬當天跑手就在圖書館前上旅遊車去史泰登島起點。
除了時報廣場,紐約市最繁忙的街口就是第五大道和東四十二街的十字街頭,即是布萊恩特公園的東北角,去那裡看一看,就能感受到這個城市在疫情尾聲慢慢復元的程度。
翻看官方數字,周五的確診病例是一四八○宗,死九人,確診數字有上升,前幾天曾跳到五百以下,但死亡數字從今年一月初開始是不斷下降。
疫情很明顯仍未完全過去,但已是尾聲了,所以口罩令已解除,但是地鐵仍規定乘客戴上口罩。我在室外已不戴口罩,前天一時大意,連進入超市購物時也忘了戴口罩,渾然忘我在冷藏櫃前挑三選四,抬頭看到身邊一對年輕夫婦都戴上口罩,往臉上一摸,才驚覺自己沒戴口罩,口罩遺在辦公桌上,忘了帶在身上。現在連辦公室也不用戴口罩了,上班時自然把口罩隨手一放,出外時就忘了。
環顧超市四周,很多人都仍然戴上口罩,沒戴的是少數份子,我是其中之一,還有收銀員,有些也沒戴口罩,這才舒一口氣,我也沒看到超市門口貼上要戴口罩的規定了。之前去西村的Bigelow藥店逛時,店員也不要求顧客戴口罩了,香水都重新放在櫃台上任人試聞。
曼哈頓的人比較開放,口罩令一解除,街上大部分的人都不戴口罩了,不過進去商店時,通常都會戴上,大家都喜歡把口罩拉到下巴以下,或者索性摘下來,套在手腕上,有需要時才把口罩蓋住口鼻。
本來打算去日本書店買雜誌,已很久沒有買了,書店可能受空運影響,很多流行雜誌都沒能上架,以前都擺得琳琅滿目的,現在是同一個雜誌分幾叠堆滿了展台。想買的Marisol雜誌仍是不見蹤影,之前看過的Glow雖然是職業婦女,但太貴婦了,不太適合我,In Red對我來說已太年輕,唯獨Marisol風格與我比較合拍。
可能是周五下班後,書店都擠滿了人,收銀處大排長龍,跟午飯時間人流較少完全不同。
書店對面的布萊特公園也是坐了很多人,很多人到布萊特公園都喜歡坐在草坪周圍的桌椅上,呷咖啡,滑手機,或是看着街上的行人,或純粹是讓別人看到自己。
五點半,因夏令時間,陽光仍然充沛,但摩天大樓西牆已見斜陽漸落的光影。曼哈頓本身是一塊巨石,因地利,可以打入深樁蓋摩天巨樓。香港朋友來紐約時,在曼哈頓街頭舉頭仰望兩旁的大樓時嘆了一句:「紐約的摩天大樓不單高,而且很大。」
商業樓的確如是,但新的住宅就只是對了一半,近年地產商喜歡蓋一些很高,但不大,而且很瘦的摩天住宅,遠看像樂高玩具,甚至有人戲稱是一柱香,我就說像一根針,很扎眼。
走進地鐵站時,有個女遊客問我哪裡是出口,我問她要去哪裡,地鐵站有好幾個出口的。她說要上地面,她可能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說上地面也有好幾個出口,有些出口不相連的。她說要去時報廣場。我就說,去時報廣場的出口要從那邊樓梯上去,其他樓梯去不到的,上了樓梯向左拐,直走,走五分鐘,一出閘口就是時報廣場了。
時報廣場那邊遊客太多,除了看電影,平時我都不喜歡過去。
睇相見到D人也是冇戴口罩,back to normal 了, 另外要不要打#4 針
第四劑現在還在申請階段,未有消息,就算要打,也是高危先打,是的話,輪到我這種時是他們打完後三個月,開始打疫苗時也是這樣。
我就希望有新疫苗出現,不停打同一針有些不安
到時叫加強劑,慢慢過渡成像流感針一樣,每年打一劑,可以減少重症和死亡機會。
咁你打不打流感針, 我有呀
從未打過流感針,雖然我以前中過流感,咪留在家中休息幾天,自己會痊癒的。
我有次感冒,辛苦到死,自此年年打呀
我上一次流感也很辛苦,當是有抗體了,之後也沒想過要打針。
上次我感冒菌入腸, all c 🤦🏻♀️
咁又幾大劑。你要平時做啲運動,強身健體。
最唔抵係個次all c ,也不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