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多輕狂,看到報道說在《IT狗》裡演蒙玲的陳漢娜,讀設計,模特兒出身,年輕時就曾去日本發展,結果留在當地三個月,一份工作也找不到,反而花掉了六位數字的積蓄。
十年前六位數字港幣,也是一個不少的數目,很多人說三個月花掉至少十萬,也是一個大花筒了。我反而覺得,這麼年輕,已可以有十萬去花,那三個月花掉十萬也不是什麼嚴重的事。
我就沒十萬可以花了──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
雖然沒有十萬八萬可以揮霍,不過年輕時,的確做過一點豪氣的事。那時候,去日本很貴,差不多跟去歐洲差不多的價錢,一星期要一萬元港幣,很多同學都捨近取遠,跑了去歐洲玩,不像現在的香港,有廉航,便宜好多。
至今仍未去過日本,那時總以為反正跟香港這麼近,等賺到錢才去吧,結果,去國幾十載,現在相隔這麼遠,就很後悔當年沒有忍痛去一次日本了。不過,如果時光倒流,我還是捨不得去日本的。
不去日本,去台灣也很不錯,由香港去台灣的機程尤其短,一個小時多一點,是一上機,坐下,喝杯果汁就準備降落了。坐一程短途機,就有出國的感覺。那時去台灣唯一不方便的地方是辦入台證,手續很麻煩,記得要上金鐘的力寶大廈,而且每次去都要申請一次,後來改成一證多簽,才省了點工夫。去大陸旅行只要回鄉證,回鄉證都是我爸拿了我幾張照片,找農牧工會的幹事辦的,我從沒上過什麼中旅社。
那時同事中有一位是台灣人,於是就很自然談到去台北玩。幾個女生無無聊聊,組隊去台北大吃大喝,一行四人,周五下班就去坐長榮,晚上到埗,就下榻台北火車站附近一家旅館。
行程都是台灣同事編排的,第一晚去了一家叫竹葉的台菜館吃飯,在席上大談台灣米。印象中台灣米不好吃,但近年聽的台灣米訊息卻是正面到不得了,例如池上米,聞說是進貢日本天皇的御米,池上鄉近年更舉辦馬拉松,前十名奬品都有池上鄉的白米,很矜貴。舊鄰居是台灣人,後來搬回台灣,種米去了。
第二天中午,我們就去了聞名已久的鼎泰豐吃小籠包。門外大排長龍,等了很久才拿到桌子,一進門就看到透明的廚房,故意讓工人用手包小籠包,一個一個放進蒸籠,完全像是生產線的工人,流水作業,看得我一點食慾也沒有。君子遠庖廚,眼不見為乾淨,這樣給食客看,除了是證明乾淨外,我不知有什麼好看。
台灣朋友說,要吃得要坐二樓,我也不知道原因,可能是招呼好一點吧。
小籠包真的很好吃,以後就是除卻巫山不是雲了。後來鼎泰豐也在香港設分店,吃過一次,可能是心理作用,香港的不及台北的好吃。來美後,有一年鼎泰豐專門在某酒店短時間供應過小籠包,我嫌遠,沒有去。想去時,人已散了。
在紐約想吃小籠包,有很多選擇,好不好吃就不得而知了,我既不是小籠包粉絲,也沒有挨家挨戶去試吃。我只是愛吃的路人甲,不是食評家。
廿年前,還沒有到處吃的食評家,網絡也不發達。去完深圳書城後,就到旁邊的餐廳吃飯,那時習慣帶相機傍身,菜上來後,忍不住就拍了幾張照片,誰知吃到一半,有個穿西裝的男人忽然走近來,向我遞上名片:「我是這裡的經理,多多指教。」嚇得我幾乎把喉嚨的麵吐了出來。然後他就不請自來的坐在我旁邊,向我介紹我在吃的麵怎樣煮,有什麼材料。我唯唯諾諾,應了幾句,他就再三點頭稱謝的走了。
跟我同行的友人用手肘撞了我一下說:「你怎麼不跟他說你準備寫他們,叫他請我們吃飯啊。」
雖然以前真的是寫過餐廳的,但不在其位,不謀其利啊。
來美後,在一個書展看到一家飲食雜誌,這一回,我就甚有興趣,不顧廉耻的上前問:「你們想找人寫食評嗎?」
可能我不夠胖,不像食通四方,樣子也不夠油頭粉臉,說話不夠圓滑,最重要的是,我可能長得不像雪姨。對方瞧了我一眼,呆了半秒,不知怎樣回答,也可能是懶得答我。
勁呀,跟得好貼,雪姨都知XD我鐘意鼎泰豐果款芋泥小龍包,好味呀。
勁呀! x 2 雪姨也知!
又要貼一次回覆:唱到街知巷聞了,點可以唔知呢。
哇,呢啲唱到街知巷聞了,點可以睇唔到啊?芋泥沒吃過,那時很簡單,只點了傳統吃。
傳統都好食,但芋泥小籠包少見,我愛芋泥,所以必點。
芋泥配那個皮,感覺有點怪。
皮薄餡多XD好似仲有豆沙。
好似叉燒包……
我食芋泥包,但唔食叉燒包。將芋頭小籠包變大,變成芋頭包係咪覺得正常啲XD
說來慚愧,吃小籠包都是來美后才吃的,就是在法拉盛的鹿鳴春,都是朋友帶去。後來越做越旺,近十年都無去過。可能執咗?我初次去台灣感覺就像曰本,雖然那時候應該還未去過日本的。在日本東京灣也沒有怪獸和超人,不去也罷。
你做乜又改名呀。我係話Leon呀,冇粉絲叫佢中文名架。我前幾天好像見到唐人街(新位置)鹿鳴春啊。假的,好耐以前喺唐人街(Pell St)吃過,難吃到……我都好唔意思帶咗美國朋友入去吃,好尷尬。法拉盛唔記得有冇鹿鳴春了,如果有,應該近世界書局那邊吧。我在香港去過鹿鳴春吃飯的,成三十幾年前的事了。台灣係好似日本架,台北那些小巷更似,那時坐過計程車穿過好多小巷,民居更似。怪獸和超人都移民來美了,還有哥斯拉。XDDD
還好,妳長得不像雪姨 😱
生女也不要似雪姨。XD
Incidentally the only Aunt Snow I know of is the character played by Cherie Chung in the Wild Search (1989). I saw it in Chinatown here. One of the best collaborations between Chow Yun-Fat and Chung in the halcyon days of Hong Kong movies. Wiki even says it’s a pseudo-remake of Witness (1985) by Harrison Ford, wow, never heard of that before. One of the settings is the NT where Chung’s Aunt Snow from. The scene where Chow drives Chung to find her sister’s flat in Central seems pretty realistic for someone who doesn’t drive and only takes public transit; she can’t tell north from south until she finds the subway stop she gets off, her only point of reference, I can relate.
吓﹗完全不知道你在說誰。我很少看港產片的。你在旋宮看的?我沒去過璇宮。 🙁
伴我闖天涯,1989 年作品,鍾楚紅演一名村姑,叫阿雪,她剛去世姐姐的稚齡女兒叫她雪姨。當時唐人街最少有三間戲院,在那間看已經忘記了。
我以為是《星仔走天涯》(卡通片),真的沒看過,聽也沒聽過。真的好少看港產片,連周潤發的《英雄本色》也是近年才看的。
生仔唔好搵雪姨…
出門不要撞到雪姨……
中國城那邊的鹿鳴村的小籠包還不錯。前陣子才去吃了一次,換了新店面,挺乾淨明亮的。
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定,我很多年前在唐人街的鹿鳴春吃過,好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