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兩套講精神病的舊電影,一部受害人不是精神病卻被說成是精神病,一部正好相反,精神病病人不知道自己是精神病。
平時罵人時,我會說對方是精神病,在美國,用英語說人家未吃(精神科)藥是很惡痛的。
有些人可能因壓力太大,精神出問題,連帶身體也出問題,所以要吃藥,以前我不太理解兩者到底有什麼關係。去年因疫情在家上班,有一段時間壓力太大而不自知,出現頭痛欲裂,還以為自己腦生瘤,跑去看醫生。
檢查完後,醫生說我頭部沒有創傷,感官神經也很正常,聽覺和耳朵都沒問題。他問我工作是否太辛苦,我說也不是,只是在家上班反而比以前在辦公室更忙。
結果開了處方藥給我,我說謝謝,問吃了藥會不會有副作用。他說會有一點,就是反應會慢一點。心想至重要是可以治好頭痛,管它是什麼。
吃了頭痛藥後,果然不頭痛了,但是腦筋真的沒那麼快,就像本來開法拉利跑車,兩秒加速到時速一百二十公里,突然改開一部本田家庭車,不是不可以代步,只是感覺有點不一樣。
上網一查,原來這個藥的確是有點副作用:令病人產生幻覺,可能還會導致有自殺傾向﹗看到這裡,有點擔心,我應該不會跑去跳樓吧,醫生說,情況好轉就不用再吃。
一天吃一顆,連吃兩天,頭痛果然消失了,我就把藥放在廚櫃裡,沒有再碰過。
大半年後,去看醫生做年檢,循例要問一堆問題,然後輸入電腦,例如過去一年有什麼不適,我就說大半年前因頭痛來看醫生你,還吃了一些頭痛藥,很快就沒事了。怎料醫生很嚴肅的轉過頭來說:「那個不是頭痛藥,是抗抑鬱的藥。」
哇,原來我有過抑鬱,對,所以我是吃過精神科藥物的。之後才明白,壓力太大是會令人頭痛,心理會影響身體機能,藥物可以幫助紓緩。之後身邊的同事也出現這種頭痛,我也勸對方去看一下醫生,不要死撐,對身體不好。
突然去看有關精神病的電影,也不是因為我吃過藥,而是我有認識的人精神出了點問題,情形有點像電影《見鬼》。
如果有人突然跑來告訴你,見到你身後有一些不明來歷的「人」,但你回過頭去,卻見不到對方所說的「人」,你第一感覺會是怎樣?
我是看慣恐怖電影的,馬上心想:我身後有鬼?但理智告訴我:鬼也怕了我,鬼躲在我後面幹什麼?我就說沒有看到什麼「人」。對方堅持說我身後有「人」,叫也不離開。我就解釋:「我真的看不到他們,所以也無法幫你趕走他們,這個超出了我能力範圍。你不如去找神父吧。」
如果是彭導演,可能就會將這故事拍成《見鬼3》了。
因為認識對方很多年,從沒有出現過以上情形,說話也非常合邏輯,我第一時間想到是可能真的有鬼,我也不是不信世上沒有鬼,既然有人,為什麼不可以也有鬼?只是河水不犯井水,他們來找你一定有原因。但我覺得這事也太奇怪了,直覺告訴我,這不像是鬼故事。
寫到這裡,大家有沒有覺得情節有點像一部拿了金像獎的舊電影──《Beautiful Mind,2001》(有你終生美麗,台譯:美麗心靈)。單看戲名,實在不會想到電影是講思覺失調症的。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男主角是諾貝爾數學獎得主,故事說他原來年少時因壓力常出現幻覺,但他一直不知道,跟他成長的一些身邊人,原來是他幻想出來的,直到結婚後,病情越來越嚴重,但妻子不離不棄,鼓勵他就醫。他最後決定用不吃藥的方法,克服了心魔。
這部電影令我迷惑之處是,男主角因幻覺出現精神問題,完全無法分清現實和幻覺,只好依賴身邊信任的人提醒。有一幕說他拿到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機構的人前來大學教室找他,他望了眼前的陌生人一眼,表情甚疑惑,然後拉着剛下課要離開的女學生問:「你老實告訴我,眼前這個男人是真還是假的?你看得見他嗎?」女學生笑着說:「我看得見他,他是真實存在的。」他向陌生人道歉,解釋因為對方是陌生人,他擔心又是自己的幻覺,所以要旁人肯定。
要治好這個病,先要承認自己有病,這需要一定勇氣,幸好在美國,看心理醫生是一種常態,所以會比較容易接受精神健康有問題的人。這種精神問題,也不是不可以治療的。
問題是,有病,一定要去醫,還要病向淺中醫。
今日有點沉重,輕鬆不來 ~
正P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