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家徒四壁,窮得只剩四面牆, 我是窮得連四面牆也沒有,因為都掛滿畫和放滿書架,想找一塊空白的牆投映電影也沒有。那時候還打算過買個液晶電視機掛牆上,後來不了了之,因為連那唯一的空白位也被畫佔據了。
家中書隨處亂放,有一天出門,隨手帶了上個月(2009年1月)買的一本小書在旅途解悶。書名叫《Chronicles Abroad: Hong Kong》(異國誌:香港)。因為是寫香港,所以有點興趣。說是小書,是因為書度小,精裝印製。作家有Jan Morris(莫里斯)、Ian Fleming(佛萊明,占士邦小說的作者)、Somerset Maugham(毛姆),單是頭兩位,已有點吸引力,令我放下美金幾元買下這本二手書了。
Jan Morris是有名的遊記作家,寫過香港、紐約,最負勝名的遊記是寫威尼斯,原本是男人,名字叫James,七十年代做了變性手術,從此變了Jan。
等車時,拿小書出來看,誰知一看頭兩篇,才知大錯特錯。第二篇的作者是Wang Tao,這是他在十九世紀中寫的一篇文章──〈My Sojourn in Hong Kong〉。香港在1842年割讓給英國,不到半世紀,作者就踏足香江。他眼中的香港應該是剛開發之地。
作者簡介中說他是中國學者,作者文中又提到自己翻譯《十三經》。當時想不起有哪位中國學者的英語如此了得。回家翻查資料,才知道Wang Tao是王韜(1828-1897)──中國第一報人。
王韜寫的這一段香港遊踪原文應是中文,後來譯成英文。無論中英也好,裡面提到百年前的香港的人物風貌都很有趣。王韜畢竟是中國人,寫香港不會寫得像老外去東亞獵奇一樣。

開頭一段相信香港人看了會有點生氣的:
The people appear rather stupid and speak a dialect that is quite unintelligible。
中國實在太大了,言語不通,誤會也會深一重。可能王轁遇到的都是窮人,百多年前的香港,港島很多孩子沿路行乞,鞋子也沒有,外表髒兮兮的。
他寫香港島地小人多,寸金尺土:
Land in this area is now so costly that even a few square feet can command a fantastic price。
這一點似乎是死症,香港從開埠以來一直如此。寸金尺土早已過時,現在寸金連買一塊廁所地磚的面積也不行。
王韜可能是住慣北方的人,來到南方小島,有點不習慣,食物是其一。
Chicken and pigs are inexpensive, but are not as delicious as those from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The ocean fish have a pronounced fishy flavour. Most fresh-water fish come from Guangzhou, but cannot be kept for very long.
雞和豬應該是本地的,我家以前養雞,鄰居是豬農,但是,沒有嚐過她家裡養的豬。據說黑毛豬很好吃,我在紐約的農場博物館見過黑毛豬,樣子很醜,像沙皮狗一樣,滿面皺紋。在超市曾買過黑毛豬的豬腩肉,味道卻很鮮,不知是否心理作用。
有些人真的嫌海魚腥的。我爸買魚的話,就從來只買鯇魚(草魚),鹹水魚的海產他是不會買的,所以我小時候很少吃到蝦,蟹,這些食物更是從來沒有在家裡出現過。偶然我媽會買牙帶魚、紅衫魚回來煎香吃。
看王韜描寫百多年前的香港島、上流社會、文化人的生活,有點像看默片。原來我們是這樣從那裡一直走過來的。
如果可以的話,其實應該去找回中文原文來看看。
謝謝互聯網,翻查資料,才知道這篇英文文章原文叫《香海羈蹤》,後來更收入香港新高中中國文學選修單元「香港文學」,是其中一篇範文。
我沒讀過文學,所以也無從比較,現在到底香港學生中文學些什麼,真的是天曉得了,認識的幾位資深的中文老師都去了英國了。
(原文寫於2009年2月3日,本文為增訂版)
《香海羈蹤》 我剛Google 原來很出名的 😮
王韜是有名的報人。那篇文章入了範文之一。
因语言不通就说别人蠢的人才叫蠢吧。听都听不懂,还说别人unintelligible,这种人还真够unintelligible的。
即便让王韜去以色列,估计还是这种态度:
😄
這篇文章現在是香港高中中國文學科的範文,不過是節錄,這一段不知道有沒有被選中。如果有,恕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也不知道為何政府要選一段批評廣東話廣東人的課文。如果是在大陸,中共會不會挑一篇惡意貶中國人的文章做中學課文,還叫學生去唸呢?
教育局都唔知點做嘢。應做(該 promote 廣東話)唔做。不過政府真係衰到貼地。
教育局已成洗腦局。
可憐莘莘學子。
如果我睇佢篇文應該會睇得好嬲。廣東話歷史耐過普通話多多聲,佢居然話係 unintelligible 😒,唔識貨。
所以我想睇原文,但係未找到。篇文寫完十幾年,我都找不到原文。
https://www.amazon.se/dp/0500294097/?coliid=I3O7940LU392HL&colid=320CF2VRDLDEA&psc=1&ref_=lv_ov_lig_dp_it
👆🏻 on to buy list
找到原文俾你睇: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30663300100h7p9.html
【在书摊上买到王韬的《漫游随录》,他于1862年经香港南下,经东南亚,过苏伊士,到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地,一路游览山岳,体察民情,归国后将游记集结成书。摘录几段关于粤港的章节。】
余年未壮,即喜读域外诸书,而兴宗愨乘风破浪之想,每遇山水清嘉、风俗奇异,辄为神往,惟以老母在堂,不敢作汗漫游。庚辛之间,江浙沦陷,时局愈危,世事益棘,沪上一隅,风鹤频警。秋初,老母弃养。余砚田久涸,本思糊口于远方,兼以天谗司命,语祸切身,文字之祟,中或有鬼,不得己蹈海至粤。附鲁纳轮船启行,时同行者为江宁范春泉祖洛,其弟镜秋,萧山鲁荻洲希曾,并其友许识斋,与作清谈,颇不寂寞,每话乱后景况,为之酸鼻。
舟行两昼夜,抵福州,泊罗星塔,两岸重崖则力(?),山气葱茜扑人。闽省多山,城堞皆依山而筑,惟漳州平地差多。阅日抵厦门,市集颇盛。翌日午后抵香港,山童赭而水汩淢,人民椎鲁,语言侏离,乍至几不可耐。余居在山腰,多植榕树,窗外芭蕉数本,嫩绿可爱。即夕,挑灯作家书,隔墙忽有曳胡琴唱歌者,响可遏云,异方之乐,只令人悲。
香港本一荒岛,山下平地距海只寻丈,西人擘画经营,不遗馀力,几于学精卫之填海,效愚公之移山,尺地寸金,价昂无埒。沿海一带多开设行铺,就山曲折之势分为三环,曰上环、中环、下环,后又增为四环,俗亦呼曰裙带路,皆取其形似也。粤人本以行贾居奇为尚,锥刀之徒,逐利而至,故贸易殊广。港民取给山泉,清冽可饮用;鸡豚颇贱,而味逊江浙;鱼产咸水者多腥,生鱼多贩自广州,阅时稍久则味变。上、中环市廛稠密,阔剖宏深;行道者趾错肩摩,甚嚣尘上。下环则树木阴翳,绿荫缤纷,远近零星数家,有村落间意。“博胡林”一带,多西人避暑屋,景物幽逮,殊有萧寂之致。下环以往,渔家疍户大半栖宿于此。
中环有保罗书院,上、中交界有英华书院,上环有大书院,皆有子弟肄业,教以西国语言文字,造就人才,以供国家用。英华书院兼有机器活字版排印书记。上环高处为太平山,两旁屋宇参差如雁翅,碧窗红槛,画栋珠帘,皆妓女之所居也。粉白黛绿,充韧其中,惜皆六寸肤圆,雪光致致,至于弓弯纤小,百中仅一二,容色亦研媸参半。其中所谓咸水妹者,多在中环,类皆西人之外妻,或拥厚赀列屋而居,佳者圆姿替月,媚眼流波,亦觉别饶风韵。或有乞余作《香港竹枝词》者,余口占答之,云:“绝岛风光水面开,四重金碧换楼台。海天花月殊中土,谁唱新词入拍来。”
港中近日风气一变,亦尚奢华。余初至时,为经济者多著短后衣,天寒外服亦仅大布,妇女不务妆饰,妓多以布素应客,所谓金翠珠玉借以作点缀者,仅一二而已。嗣后日渐富侈,自创设东华医院以来,董事于每年春首必行团拜礼,朝珠蟒服,竞耀头衔,冠裳跄济,一时称盛,而往时朴素之风渺矣。热闹场中一席之费,多至数十金,灯火连宵,笙歌彻夜,繁华几过于珠江,此亦时会使然欤。
ps:第二段的“则”字原是上面一个“山”,下面一个“则”字;“力”字原是上面一个“山”字,下面一个“力”字,查遍现代汉语字典,也没找到此二字。
我:崱屴 <= 呢兩個字,查到喎。可能係繁體字呢位作者唔識。
人民椎鲁,语言侏离,乍至几不可耐
看到那兩句了,說他初到貴境,語言不通,但他用個「魯」字,魯有愚鈍、笨拙之意,我會覺得似郭靖啊,哈哈哈哈哈哈﹗(你要點去平台或全文看,因為我分成兩段回你,reader回覆可能看不到這個效果)
崱屴,古漢語,可能現在少人用了,崱屴,高峻貌之意。單看反切,廣東話讀「食力」,這句話,「两岸重崖崱屴」,即兩岸重重的山崖高峻。
或者以前嘅香港人椎魯,而家一定唔係囉!
崱屴,唔係讀「則力」咩?崱讀「食」係異讀字?我見字典咁寫~
你對,「崱」粵音zak1,則。我好快查《辭源》查到,沒有注粵音,只有古音,我就按照對應的粵音讀出來,趕住出門口,沒有去查其他字典了。
我用佢: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
我家有《辭源》的,翻開來找的,看到「崱」反切是「士力」,讀音對應回粵音的話,就是讀作「食」,正如這個網站說的。噢,這個網站好像很久的了,查起來也很方便。但如果沒電腦就用不着了。
我以前都想買辭源,又顧忌買返來放,就無買了。呢個中大網我用咗好多年,好方便,又有趣!我有手機啊😏
因為買了很久,不想留在香港,就抬過來了,最有用是字典,可以帶的我都全帶過來。有一本可惜在老家水浸浸爛了,否則也會帶過來的。
好多年無買過字典,想買 Sweden English dictionary…
我都冇買過字期,都是以前買下的字典。你在瑞典,買瑞英字典是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