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看《刺客聶隱娘》這部電影,終於等到上映,偷空去看了。電影在一所前身是普通電影院的戲院放映,在舊居附近,關門多年後改為電影中心,專門放映外國的冷門電影,這種地方可不可以生存呢?附近的紐約大學有電影系,也有電影學院,學弟就在大學電影系唸博士,所以生存空間應該是有的。
不過電影播映前播的一段音樂電影,我就不敢恭維了,女主其貌不揚不是重點,最大問題的唱得不好聽,還要唱足六分鐘,整個畫面就是聚焦在她臉上過厚但不性感的紅唇上,我真想起來上廁所的了。到底這是不是導演想要的效果?如果是,那他/她成功了。
好容易等到電影開始了,我才舒一口氣。
電影開頭的黑白片段,令我想起了黑澤明的《蜘蛛巢城》,樹林裡的光影,人物的竄動,都令我有這種感覺,然後殺手聶隱娘單人匹馬,流麗的躍出,用手中的羊角刀把目標割破喉嚨,一滴血也沒有。
看畢整部電影,有一個很直接的想法:看慣武打電影、演員飛簷走壁的觀眾可能會看不下去,看慣現代電影那種節奏明快的,也會心裡狂罵娘,然後悻悻然離場,可能是戲票貴吧,我沒有看到有觀眾提早離場,人家是得奬大導,怎可以如此失禮看到一半走出來,給人家笑話的嘛。
我由衷的告訴大家,這部電影適合什麼觀眾去看:對中國歷史有強烈興趣的、對故事本身有點了解的、喜歡中國文化的、追求美感的,看膩了好萊塢電影的,都會覺得這部電影拍得好看。
好看,真的是好看,那種大自然的美,實實在在的美,讓你身心都回到了唐(古)代。佈景和選景一絲不苟,交到一種導演手裡,拍出來你會覺得是造作,東西都是死的,但是,放在這部電影裡卻覺得渾然天成,這世上就是有一種不自然的自然美,這些花了工作人員不知多少時日的景色、佈景,那些斑駁的木紋,像油上了歲月的痕跡,看起來卻很是活的,有人氣的。
例如那種原木搭成的屋,不經雕琢,讓你覺得以前的人就是生活在這種屋頂之下的,電影中還特別多的開門聲,咿咿呀呀的,木門被推開,人的腳步聲,唯獨沒有的,是風聲,但是,看到房子裡重重雲帳輕拂,你知道,風,就在那兒,無聲無息的拂過。
很多人說過侯孝賢善用遠鏡,我沒有看過他其他電影,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取鏡拍攝手法真的很特別,用遠鏡就是要把人物的背景攝進鏡頭和看到所有人物的動作互動,人人都有份入鏡,雖然你是配角,也不能站在主角後面隨便摳鼻孔,包括背景,稍一差池,都會逃不過觀眾的法眼。
還有,我至喜歡的是,他的鏡頭捕捉了一種生命在流動的美景,一片鳥影劃過薰染得像水墨畫的樹林,晨光熹微下,河面的光影流轉,整個畫面很寧靜,但又是活的,看到中途我肚子餓,想從包包裡拿出老婆餅出來吃,一下捏紙袋的碎沙聲,令我充滿了犯罪感,我怕連吞嚥聲也會破壞這畫面的安寧。
說到有觀眾批評電影裡的武功太假,唉,我心想:你想看胸口碎大石嗎?當然,電影裡道姑一句:你(聶隱娘)的武功已無人能敵,大家自然有點期待會看到舒淇翻筋斗,凌空劈一個一字馬吧。我也想看的,不過,沒有這些有沒有相干呢?我覺得沒有。側重點不同,而且我也覺得舒淇很認真,真的從高處,一鏡過的輕鬆地跳下來,我想她心裡可能在滴汗的。
不過,這部電影的故事性不夠強是事實,如果按照西方寫小說的套路:要有高潮,這部電影是沒有高潮的,也看不到有什麼地方令人情緒高漲,扣人心弦。而且人物關係的交代不清晰,我看到一半,除了知道聶隱娘是殺手,道姑是她師父,要殺的人是他少時訂親的人,她爹是要殺的人的手下,其他人物,男的、女的,完全搞不清是什麼關係,一頭霧水。
到底導演想表達什麼?情節什麼應該不是重點,說故事手法有點平淡,不是平實,平實也可以感人的。要說聶隱娘從當殺手到放棄當殺手的變化,我覺得過渡得太淡,最後她跟磨鏡少年而去,這一點,磨鏡少年的描述就太淺,不夠深刻,看不出隱娘為何捨棄一切隨他而去。所以我相信導演是想拍一部表達唐代人物風情風光的電影,中間注入了一個唐朝傳奇的故事。
《刺客聶隱娘》也代表台灣電影的一種,沒有看過,會是一種缺失。
《刺客聶隱娘》,導演:侯孝賢,彩色,106分鐘。
(原文寫於2015年10月23日)
我看了两遍,只觉得漂亮。过几年再看,不知道会不会有其它的感受。
这是六年前看的电影,六年前写的文,找回来放这里,哈﹗我这才记起,咦,里面有张震啊。Dune里面也有张震的,但大家大槪都没有太留意。
噢对了,正好我问下你,Dune里的张震,有没有讲中文?在中国上映的时候和保罗有几句耳语是中文的,我觉得很突兀,不知道是不是特供中国的。
张震在电影中跟少主保罗讲暗语时是讲国语的,怕被其他人听到。平时是讲英语。张震其实跟小说中的岳大夫形象也像,只是年轻了一点。小说中的岳大夫也是八字须,应该是按华人形象写的。
我正在读小说。
小说好长,有点沉闷的。
說起此戲 我當年留意到梁文道,候孝賢,和謝海盟的對談。謝海盟就是此戲的編劇,出了一本書叫《行雲紀》就是五哥文中所說的風景痕跡。 那書就是側影《聶隠娘》帶出電影沒有拍的事, 在那對談中,侯孝賢正是如五哥說,他花了好多時間去重組唐代,書也看了半年
我六年前看的,戲其實有點悶。不過這個是藝術片,不是商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