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貴境時,不少美國朋友問我同一問題:「中國菜到底有沒有chop suey?」我聽到側起頭、皺着眉頭,也聽不清楚這個英文字到底是什麼意思,還以為是指炒雞碎、炒下水,後來才搞清楚,原來在美國有一道中國菜叫chop suey,炒雜碎。雜踤,不就是把下欄菜炒成一碟的意思嗎?這也叫一道菜?
美國有很多人還花時間研究炒雜碎應該包括什麼材料、炒雜碎的起源等等。這真叫我搔爆頭,這個不知是什麼的所謂中國菜竟然引起美國人這麼多的迴響。通常研究這個的,不是跟吃有關,而是想研究華裔在美國的發展史。回望這段歷史是很辛酸的,也一疋布長。
話說當年仍是清朝,廣東省沿岸一帶的華人遠赴美國的金山(三藩市)尋金,華洋不共處,於是華人開的餐館一般只有華人光顧。有一天,有洋人光顧,問有什麼菜。時已近晚,大家趕住收工。於是就告訴洋人,只有炒雜碎。當時的華人多是台山人,說的是台山話,洋人吃後大讚,誤把台山話的炒雜碎聽成chop suey,有個chop字,跟華人用的菜刀想到一塊,這才合理,從此洋人去華人餐館就點chop suey。

時至今日,仍有美國人在中餐館會點chop suey,菜單上也清楚寫明有chop suey這道菜。中國人當然不會點這道菜,這道菜有點媚外的味道。
以前還有餐館叫自己做chop suey的。Edward Hopper也曾將chop suey餐館入畫。中國人就是憑懂得變通在美國立足,例如之後唐人餐館必不可缺的簽語餅fortune cookie。

chop suey是美國化的中國菜,更準確地說,是美國化的廣東菜。當年很多中餐館、外賣店都是廣東人經營的。今時今日,外賣店多由福州人經營,數目如雨後春筍,範圍不限在唐人區。在老遠的郊區,你也可以見到中餐外賣店。正因這樣,有些港式粉麵,福州人經營的外賣店就不太會煮。
當年初來報到,我就去一間中餐外賣店點生炒牛河,收銀的廚師聽了,用不太純正的廣東話問我是什麼,是不是豉椒炒河,我說了三遍他也不懂是什麼菜,我怕他不懂,炒一個豉椒濕牛河給我。結果要勞動老板出來,他應該是香港人,豪氣地拍胸口說:「沒問題,有、有、有,我來炒。」
今天,中餐館多不以chop suey命名,而是叫wok了。現在連老外都學用鑊炒菜,大家順應潮流,於是隨處都是鑊:大鑊(Big Wok)、北京鑊 (Peking Wok)、熊貓鑊 (Panda Wok)、燈籠鑊 (Lantern Wok)……去這些鑊吃飯,有一樣可以擔保的,就是吃完後你永遠也不想再去。
(原文寫於2007年,本文為增訂版)
我昨晚睇呢篇太累,瞓覺了,今日起身記得,嘩! 你唔提起我也不留意到Edward hopper 幅畫有雜碎!
其實呢篇文好舊的了,好多舊文,有意思的,我就再挖出來吧。
今晚又挖呀
英國中餐外賣店冇幸運曲奇,但一定有春卷
英國中餐館跟美國可能有點不一樣。以前英國的華人多是新界原居民。
我都覺得係香港人多,我做兼職遇到嘅老闆都係香港人。
美國東岸呢邊反而香港人少,多數在西岸。
東岸大陸移民多?
是。香港人多數選西岸。其實現在到處都是大陸移民多。
如果外太空可以移民,應該都係大陸移民多。
雖遠必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