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珍藏的電影很多,從VHS錄影帶、LD影碟、VCD到DVD都有。很多年輕人連電影錄影帶也不知道,遑論錄影機了。曾幾何時,香港有一間叫金獅(KPS)的錄影帶影碟租賃店,開了十二年,九七後一年全線結業了,連後來收購KPS的百視達(Blockbuster),在美國也自身難保,現在全世界只剩下俄勒岡州本德市碩果僅存的一間了。
曾立過宏願寫一百部經典恐怖電影,十年過去了,才寫了五十一部,離目標仍有大段距離。從前書架上都放着收藏的經典恐怖電影DVD,朋友看見架上有《德州電鋸殺人狂》(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1974年)嚇了一跳,不是因為驚異我喜歡這類B級恐怖電影,而是書架上還放了不少文學作品例如吳魯芹的散文集,不是故意放成這樣的,是我人就是這樣。如果真的說是故意,就是後來我把二者分開放了。
單是看家裡的收藏品,也可以看出電影傳播格式的發展史。
那時候,我還是真金白銀的去唐人街買正版DVD,後來正版DVD店關門大吉,只能去翻版DVD店,大槪美金十塊八塊也可以買到翻版DVD。後來街上也出現翻版DVD攤檔,同一電影的DVD賣美金兩塊,我沒有買過,有人說街邊翻版質素很差,不要浪費那兩塊錢。
廿年前,有個中學師弟來紐約大學讀電影系博士,問道於盲,我只懂生活的吃喝,電影是一竅不懂的,雖然我也在紐約國際電影節做過字幕播放員。閒談之間,說到翻版DVD,師弟聽了,給我一個手指U盤,說裡面已放了兩套電影,叫我把那兩塊也省掉吧。我馬上更正他,我沒有買街邊的翻版DVD的。
得意了幾年,那家本來開在大街的翻版DVD店就搬了家,新店在橫巷,前店賣大媽級衣服,門口還幫人修理電腦,店後有一度小門,走進去才是翻版DVD店。店面小了好多,要找什麼電影,直接問店主,有時得到的答案是:「好的版本仍沒有,心急想看的話,有質素差一點的,價錢便宜些。」我都搖了搖頭,又不是上廁所,哪有這麼急要看一部電影。
後來,這翻版DVD店也無聲無息地消失了。什麼時候結業的,我也不清楚。問前店的人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搖搖頭就算,然後低頭理自己的事。問得沒趣的我,在寫到這間DVD店時,總是留着大片空白,總之是店沒了,原因不知道,可能是有原因時,我卻錯過了。
隨便從書架上取下一些珍藏。
《驚變28天》(28 Days Later),2003年,片長113分鐘,彩色的,美國,DVD。導演是好萊塢金像大導Danny Boyle。證明此君實力非凡,拍什麽也成績驕人。
再次重申,本人是喪屍電影迷。至今為止,看過美國的、法國的、西班牙、韓國的喪屍片,這一部是英國拍的,風格又有點不同。
首先,我喜歡配樂加那種快速被喪屍追的鏡頭,很有MTV的感覺,這種拍法,在好萊塢比較少見。
我其實是看了這部電影的第二集《驚變28周》,覺得很好看,才回頭找這部電影的。通常恐怖片第一部好看,第二部就不行了,但是,這部驚變系列的喪屍,兩部也拍得很好看。聞說導演會拍第三部,但等了十三年都只聞樓梯響,響到去年終於有點眉目說會拍了。
第一部的意思比較有深度。喪屍的出現通常有兩種原因:一是受幅射之類的化學感染,像活死人系列的喪屍,二是細菌感染,像這部和《 我是傳奇》(I am Legend)。有沒有第三種呢?我一時之間想不起來。
十年前,有人問過我到底第一部喪屍片中的喪屍是什麽原因產生的。根據我看過的資料,《I am Legend》是重拍了一部很舊的喪屍片《The Last Man on Earth》(我買了DVD),那部電影應該是第一部以喪屍為主題的電影,即是說,喪屍電影中的喪屍第一次出現的原因是細菌感染的。
說回這部電影,男主角是倖存的生還者之一,於是開始周圍找其他生還者。我喜歡導演拍那種一個人也沒有的倫敦實景片段,據當時電影的場地經理Alex Gladstone說,那的確是實景拍攝,拍攝隊晨早在倫敦橋開始攝錄,清晨時分其實也有零星行人的,但因電影公司請警察攔截途人,連汽車也不准駛進拍攝範圍,有汽車司機就很氣憤,不斷朝工作人員和男主角Cillian響號,《I am Legend》也有類似這樣的鏡頭,把紐約拍成無人之境,不過,那是電腦特技效果。
當男主角找到生還者,一同去某軍方基地時,卻發現其實更恐怖的不是喪屍,而是人!!
結局一點也不悲,還有點浪漫,我頗喜歡,一看再看呢。
(以上這段文字原文寫於十年前,剛剛作了點修改)
《不死殭尸——驚慄交響樂》(Nosferatu, a Symphony of Horror,簡稱Nosferatu),1922年,94分鐘,黑白默片,德國,DVD。導演:茂瑙。
如果喜歡看吸血鬼電影的,一定會看過這部。劇情跟坊間的吸血鬼尼古拉伯爵電影不一樣,被吸血的人不會變成吸血鬼,也沒有吸血鬼的美女新娘。我是在香港某年的國際電影節上第一次看這部電影,記得放映地點是灣仔藝術中心,有鋼琴現場伴奏,可惜當晚太累,琴音太好,未到散場,我睡着了。
灣仔是最有文藝氣息的地方,那時常去藝術中心的餐廳吃午餐,旁邊有演藝學院,會展中心落成前,在附近舉行過馬王堆古墓展覽,記得參觀完還去了一趟中藝,那兒也曾經有過影藝戲院,長年放映冷門的文青電影。自從影藝結業後,灣仔再沒有戲院了。
來美後,看到二手店有DVD,馬上買下來。後來有一年的仲夏夜,在博物館一個公園草坪電影放映會上,在黑麻麻的草地上再看一次。電影放映完後還有討論會,可惜那公園位置偏僻,夜深人靜,真的鬼影也沒有一條,一散場,我就飛奔五分鐘去地鐵站了。
《小英雄杜杜》(Toto the Hero),1991年,91分鐘,彩色的,比利時,法語,DVD。導演:Jaco Van Dormael。
三十年前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看的,一直成為我心中的一個疙瘩。電影在網上連中文譯名也沒有。故事很奇幻,講一個中年失意男子,心裡也有一個疙瘩:就是堅信自己小時候與鄰居掉換了身份,鄰居「奪走」了他所有的幸福,包括姐姐的愛。小鄰居深愛他的姐姐,年少的他一時妒念,觸發姐姐的意外身亡。
半生潦倒的他,忽然遇到真愛,一個長得極像他姐姐的女人,準備私奔時卻發現對方是有夫之婦,丈夫正是他痛恨一生的小鄰居。原來世上深愛着他姐姐的還有另一人。
最後他決定跟鄰居「換回身份」,就在那享受「自我身份」的一刻,他也替一生的宿敵鄰居改寫了命運。如願了的他,開心地回望人間的一切。
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男主角最後求仁得仁,也應該替他開心的。
電影看過十幾年以來,一直想找DVD收藏,但奈何一直都找不到。最後卒之在二○○五年,在英國的Cardiff市的一間HMV店意外找到DVD,雖然是歐洲區域碼的版本,但也買下來,希望用解碼機可以重看一遍。
《猿人襲地球》(Planet of Apes),1968年,112分鐘,彩色的,美國,DVD。導演:Franklin James Schaffner。
電影改編自法國作家Pierre Boulle的同名小說,原著英譯版我看過,電影改編得很好,將小說的開頭和結尾都刪改了,留下了電影結尾時那個震撼鏡頭。小說有些部分的確很難用電影鏡頭表達,例如說人類遭猿人開腦後失去人類應有的智力時那表情,可能是演員問題,這個要表達出來的話真的有點難度,就是要現代人扮成一個智力沒開發的原始無腦人。
Pierre Boulle寫下這部小說時,書還未出版,當時慧眼識英雄的電影監製Arthur Jacobs已買下小說的電影改編版權,幾經努力,才爭取到資方答允開拍。
Pierre Boul除了寫了這部科幻小說外,另一部寫二戰的小說《桂河橋》(The Bridge Over the River Kwai)(也改編成經典電影。
雖然我喜歡的導演添布頓在二○○一年也翻拍了本電影,但論到劇情和電影張力,跟一九六八年這一部就相差太遠了。
《碧海藍天》(The Big Blue),168分鐘,彩色的,1988年,DVD。導演:洛比桑(Luc Besson)。
如果說我是因為電影的原聲配樂才看這部電影,大家可能以為我又發神經了。第一次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確是這樣。同事知道我喜歡聽電影原聲配樂,大力推薦。那種在海底下空靈迴盪的音樂,的確教人神往,真的以為變成了一條大魚,游到大海的深處。
故事很簡單,就是兩個從小到大的宿敵:一個是天生的魚人,能夠輕易自由潛泳;一個是出身好、努力不懈的自由潛泳世界好手。寫到這裡,不禁想起日本經典少女漫畫《玻璃假面》,天才女演員和另一名出身好的名演員的演技競逐故事。
故事也告訴大家,天才的世界,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理解的。
《兩生花》(The Double Life of Véronique),98分鐘,彩色的,1991年,法國,DVD。導演:奇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
也是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上看的,同年電影節還看了《小英雄杜杜》,不同的是,前者後來在電影院播映,《小英雄杜杜》也沒這麼幸運了。當年的電影原聲配樂CD在信和中心炒賣到港幣二百元一張,我也忍痛買了,收藏至今。
人生在世,總有一點不如意的事,然後就會投射到無邊的宇宙:如果有一個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對方的生活會怎樣。到底自己現在所遇的一切,是不是那無名宇宙中那一個「我」的重映?這個我猜連倪匡也答不了你,所以他寫了《天書》。
《天空之城》,124分鐘,1986年,彩色動畫,日本,DVD。導演:宮崎駿。
沒有人想過這部日本動畫會在香港大賣的。當年入戲院看時,已非常喜歡。一眼也認出當中的男女主角很有《高立的未來世界》的影子。一查,果然是其來有因,《高立的未來世界》就是宮崎駿早年的電視卡通作品。
《天空之城》的成功,電影公司才推出宮崎駿的舊作《風之谷》。《天空之城》的DVD版本我也收藏了好幾個,這是我最喜歡的宮崎駿作品。電影中有一句對白,說「只要離開土地,就沒辦法生存」。
可能他們沒有聽過中國這句老話吧:「人挪活,樹挪死。」
《鳥與夢飛行》(Winged Migration),98分鐘,2001年,彩色紀錄片,DVD。
我一直想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這是攝影師好友送我的DVD,全片都是實拍,沒有用電腦特技,真實地記錄鳥兒遷徙時的故事。畏高者不宜看。
《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96分鐘,1968年,黑白的,美國,DVD。導演:George Romero。
喪屍迷必看的經典喪屍電影。幾十年來,翻拍者無數,但無一超出這部。劇中喪屍行動緩慢,但卻拍得緊張萬分。結局最為諷刺,逃過喪屍追捕,卻逃不過人類的無知。
《象人》(The Elephant Man),124分鐘,彩色的,1980年,美國,VHS。導演:David Lynch。
安東尼鶴健士(Anthony Hopkins)早期的電影,如果不夠老的話,恐怕沒有看過,甚至聽也沒聽過。當年在奧斯卡獲多項提名卻鎩羽而歸。提醒一下,安東尼鶴士在片中是忠的,大好人一名。
《星光伴我心》(Cinema Paradiso),121分鐘(戲院版),彩色的,1988年,1990年在香港上映,VHS。導演:Giuseppe Tornatore。
我是在戲院看的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對於我有重大的意義。因此當我十幾年前買了導演版DVD重看一遍時很氣憤,覺得導演版毁了我的回憶,也慶幸除了這部電影外,我沒看過導演的其他電影。
幾年前的夏天,紐約蘇豪區一個小公園舉行夏日公園電影放映會,晚上下班我專程坐地鐵去看。電影未放映前,西邊已聚了一團烏雲,大家祈禱說大雨不要來。
真的是越夜越見鬼,竟然下起毛毛雨來。以為電影可以捱到劇中男主角雨中戶外放電影一幕,誰知電影一開場,只去到男主角母親聽到門鈴,走出門時拉散了織好的織物,電影就中斷了﹗
工作人員邊收拾器材,邊道歉說:「大雨關係,為安全計,中斷放映,請大家見諒。」
原來雨中放電影是會電死人的,這部電影的劇情真的不可信啊。
我知金獅! 不過我好怕睁驚嚇片 🥶🥶🥶
金獅以前的水貨CD好正。
Hahahaha 以前金獅真係好紅,個時周圍也有D不同vcd cd 鋪 ~
你講緊邊間金獅先?旺角那間對面好像係信和。銅鑼灣那間喺後來屈臣氏嗰位,我不記得附近有好多CD店,除非你講緊Tower Records,皇室堡的HMV喺比較後期才開的。
唔係 我糾正,是金獅年代, 個時周圍(不同區域)仲好多CD 店
時移世易,信和那個spot 也没落了
金獅年代大家還在聽CD,現在恐怕沒有多少人會聽CD的了。七八年前有個網友跟我講很喜歡懷舊,聽音樂只會聽CD。我當場慒了。CD已是懷舊?那黑膠是什麼?我跟對方說還有錄音帶(卡式帶)的音樂呢,對方竟然完全不知道有過音樂錄音帶這個年代。
我當然知cassette 帶年代,當時由cassette 轉CD 既transition period 係大件事來
當年由錄音帶過渡到CD真的很大件事,完全顛覆了大家儲存音樂的方法。那時播放器還可以播CD和錄音帶,還可以將CD轉錄到錄音帶,不過之前還有將黑膠過到錄音帶的時期,那時音樂店會收點錢幫客人這樣做,其實應該是犯法的,侵犯版權,不過那時候大家不是太注重版權問題。
CD剛推出時實在太貴,不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好記得那時有老師上課時晒命,說自己家中收藏了過百張音樂CD。
有同學呀有部discman 個時好威架啦
Walkman同Discman我是沒有擁有過的。我是成年後才有錢買一部愛華錄音機給自己,播吓錄音帶咋。
我也冇~ 咁你個時聽乜歌
咳……黎明。仲有張學友、林憶蓮、王靖雯。英文歌也有,不過都是叫朋友幫我用黑膠過到錄音帶的。
我個時冇鐘意黎明,但而家黎明又老得算幾好,學友鐘意偷閒加油站⛽️ Sandy (灰色 ha ha ha ha ha ha ha ) 王靖雯個時唔耍性格架
黎明其實幾十年都冇乜變,包括唱功。林憶蓮那時會去聽演唱會添,現場聽一樣咁正。王靖雯開始時有啲歌已經唔係幾大路。只是那時唱片公司想佢走陳慧嫻路線啫。
黎明好咗架啦(少少) 上次什麼中環演唱會,他唱到咁多,算係咁,不過他演技得架咼! 比唱功好! 他有運呀! Sandy 任何年代也好唱得! 近代的唱腔也好有時代感~ 晤老架個樣
我也覺得黎明演戲比唱歌好,那時是因為看電視劇才買他的錄音帶的,好像買了兩盒。SANDY直頭係越唱越好。佢真係好努力。
係咪儍癡癡呀
他拍電視劇時的角色不是儍癡癡的,是好有正氣的啊,而且有點反叛。XD
朱茵做女主角丫麻 好似
我也要查一下。電視劇叫《人在邊緣》,黎美嫺是女主角,還有陳法蓉的。實在太久了。應該是那時候才買黎明的歌聽的。朱茵是很後期的了,她好像是拍梁朝偉的國語MTV出道的。梁朝偉唱歌是很後期的了,只唱了很短時間。
梁朝偉唱歌得架,著裙丫麻! 呀! 人在邊緣!我也記起了!!!
我本來想寫梁朝偉唱的那幾歌掂架,有味道。好像周潤發唯一的一首歌《舊情人》,只有他唱才有味道一樣。
發哥有首歌好似有當時粗口既 而家講粗口先係人話~咁佢又真係唱到個feel lor
佢有粗口歌?真的沒聽過。只聽過他唱《舊情人》。
我印象有一首 入面得一句咁多 個時已好大迴響
呢個真的沒聽過。以為他只得一首歌添。
俾你搞到我懷疑自己⋯ 我search har sin, 你唔好信住
好。你找到資料再告訴我。
原來不是粗口,係貼地d 姐,叫“十二分十分吋”
呢個有啲印象。
他也唱得世俗既精粹
佢還是演戲好些。XD
所以2 曲止步
兩曲啦,仲唔夠?XD
哈哈哈哈哈哈 夠哂!
今時今日而家喺香港邊個唔爆粗。P佢個K。
日日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