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三月二十日在家上班,到今天五月十八日回到辦公室上班,一年零兩個月。
一年零兩個月,孩子的話,已長了上下兩顆門牙,而且會走路了,不會走也會用手腳爬了,會扶着東西站着,拉着大人的手走樓梯,會用拇指和食指拿東西放進嘴巴,把物件放進盒子裡,然後把它拿出來,會推有輪子的玩具,會用杯子喝水,開始懂得用勺子。
一年零兩個月,可以由紐約步行到洛衫磯十一次,每次花三十八天,走2779.3英里。
回看去年疫情寫下的日記,都是些個人芝麻綠豆小事,身在疫情震央看這場疫情。日記只寫了兩個月,後來轉移陣地到Matters,再後來就是在這裡自建平台了。
自知日記都是流水帳,但卻是去年疫情真實的記錄,今天重看,恍如隔世﹐去年跟台灣的朋友聊天時,簡直是兩個平行世界,誰知一年後,平行世界依舊,但卻互換了位置。
昨天市長宣佈紐約恢復「正常」,地鐵回到二十四小時運作,很多人也回到辦公室上班。紐約市每天確診數字,由去年每天過萬宗的高峰,到年初疫苗接種後的五千宗,到之前的二千宗,再到前幾天的八百宗,今天繼續下跌到五百八十一宗。
現在碰面的鄰居、朋友,一談到疫苗,都充滿了希望,不斷下跌的確診數字的確令人振奮,希望前路會慢慢光明,未走出隧道盡頭,大家仍要堅持下去。互勉。
二○二○年是閏年,二月二十九日閏日,紐約市確診了第一宗COVID-19,大部分紐約人仍未覺得可怕,認為疫情離我們太遠了。
二○二○年三月五日
同事給我傳來了一幅搞笑圖片,紐約以外的人應該不懂笑點在哪。紐約有個區叫Corona可樂娜,住了很多西語裔。有一隻本地啤酒,牌子就是叫可樂娜。笑話起源:很多人那時還不知道什麼冠狀病毒,英文叫coronavirus,上網就輸入corona,結果都是可樂娜啤酒的資料。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png?resize=640%2C647&ssl=1)
二○二○年三月七日
紐約州疫情惡化,確診數字由昨天(三月六日)的二十二宗急升至七十六宗,州長今天(三月七日)中午馬上宣佈全州進入緊急狀態。
唐人街也有華人醫生中招,醫生恰巧住在好友附近。同事老公工作的大樓因有員工跟確診者有接觸,該員工自我隔離,跟着全棟大樓迅速封鎖消毒,員工要回家工作兩周。同事一邊說,我笑着說我要退避三舍啊。
突然之間,好像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紐約半馬仍如常舉行,不過大會已通知跑手自己注意,有病不要來。有幾多人會自覺真的不曉得,這次真的只求安全順利完賽就好了。
今天(三月七日)是半馬前最後一次長課練習,其實也不長,九公里多,隊友有事沒有來,剩我一人就沒啥動力走十六公里了。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1.png?resize=640%2C640&ssl=1)
二○二○年三月八日,星期日
周日無所事事,沒有練習,出外買點糧餉煮午飯。地鐵依舊廿四小時行駛,街上依然很多人,沒有見到有人戴口罩,不過在車廂上見到三個南亞裔高中男生,站在車廂尾,各據一方在大聲說話,其中一個右手戴了用完即棄latex手套。
九時多,健康超市人流不多,估計大部分顧客仍未起床。買了無皮雞排、鱈魚柳、有機沙拉菜和小蕃茄,還有葡萄籽油,周打湯料和麪包,份量差不多了,付錢後全放進環保袋,不用另付五分錢。從袋裡拿出消毒液擦了又擦,今天出門到買完菜,已擦了三遍,等下坐地鐵回家不要碰任何東西,到家後洗手就可以了。
二○二○年三月十日下午五時五分
紐約馬拉松主辦方NYRR宣佈紐約半馬取消了,非常失望,以為今年練了這麼久,可以一雪去年前恥,成績可以漂亮一點。
二○二○年三月十八日
好友上周日開始出現類似武肺的症狀,看了醫生,診所沒有檢測,只能去醫院。吃了兩天藥,情況有好轉,懷疑是工作疲勞過度,加上周六周日大掃除時吸入了大量塵埃。五天過去,沒有發病,應該是虛驚一場。這星期由朝忙到晚,睜眼閉眼都是「武漢肺炎」,反而沒空擔心疫情。紐約半馬沒了,只能保持練習,希望秋天十一月的紐約全馬平安吧。剛訂的鞋到了,是我喜歡的Brooks Hyperion,很輕很薄。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3.png?resize=640%2C413&ssl=1)
昨天是愛爾蘭人的聖柏翠日,大家都要穿綠色,象徵春來了。今天,春天已來了,不過,街上沒有聖柏翠遊行,餐廳也只准外賣,不准堂吃,人人都在家上班。幸好仍有地鐵,太陽仍舊徐徐西下。
二○二○年三月二十日
紐約州長宣佈居家避疫,非必要工作人員都要留在家裡,不要出外上班,我開始了在家上班。必要人員是醫療人員、公共交通員工、水喉匠、超市藥店員工……。
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上個月初,美國確診還是個位數時,有本地的香港朋友給我傳訊息,大罵香港醫護罷工要求封關,暴徒造謠是大瘟疫,搞到人心惶惶搶口罩。我馬上回了,當中罵了一句「黑警」。(這位「朋友」今天如果還記得去年說過的話,會否良心過意不去?)
朋友驚覺我的看法與她南轅北轍,說我被「假新聞」蒙閉了,還苦口婆心勸我要多看她認為是理性講求事實的新聞,例如華記……後面一大堆爛文網站名字我忘了。我最後回了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不要勉強。」然後就把對方刪掉了。
上星期,世衛那條「鹹菜死得」終於捨得宣佈COVID-19是大瘟疫。現在,紐約市每天五千宗確診,百老匯關燈,商店關門,餐廳只做外賣生意。
昨天(三月二十日),紐約州州長宣佈非必要人員要留在家中,整個城市有如電影《我是傳奇》(I Am Legend)的場景。
我跟另一位朋友說好像活在電影中,他說是啊,然後我說像《我是傳奇》。對方馬上哭喊着說:「不要啊!我最怕喪屍的啊!」
有朋友怕得不敢出外,我說如果連出外呼一口氣也會中招,真的是喪屍電影《The Girl With All The Gifts》的情節啊。
大家留在家中工作,有時間可以重溫所有的喪屍電影。第一部應該看的是1964年黑白喪屍電影《The Last Man On Earth》,然後是1971年的《The Omega Man》,都是2007年電影版《我是傳奇》的前身。
早上出外練了四英里,即6.44公里。地球仍在運轉,世界還未到末日,窗外鳥兒啁啁叫,水仙花也開了。喝杯牛奶,又要開工了。
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州長說這不是「就地避難」,也不是「禁足令」。什麼也好,現在除了必需品的商店,其餘店舖都關門了。街上行人更少,超市門外有幾個人排隊等着進去購物。窗外偶然會有車聲。
今天有點冷,感覺零下五度。跑一下步,當是交叉訓練。路人不多,但也要保持六尺距離,以策安全。跑了一陣,忽然身後傳來一陣巨大的噴嚏聲,聲音響徹整條街,嚇到我加緊腳步飛奔。可是年紀大,速度真的不能太快,我不想因為疫情「封城」下跑步暴斃上新聞。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4.png?resize=640%2C640&ssl=1)
上個月,朋友老說我佛系抗疫,一點也不緊張。我說是啊,我人就很佛系,佛系抗疫當然非我莫屬了。
不過不是不緊張,是緊張來幹什麼?沒廁紙嗎?去買唄。沒廁紙賣了?我家還有三疊(每疊500 張)全新的A4紙啊,每張紙分割成四張,就是四張高級草紙。小時家貧,上茅坑就是用草紙,現在用白雪雪的A4紙,簡直是皇帝級的享受。
結果朋友笑到電話也跌了落地。
又有朋友給我傳來兩年前一班好友敍餐的照片,感慨說不知何時能相聚。
如果真的是末日,就好聚好散吧。天下沒有不散之筵席,記住當年的美食就好了。
人生是哭着的開始,應該要笑着的結束。無無聊聊,就去看陸劇《安家》了。
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本市上星期日晚八時起實施「在家避難」,非必要人員留家中上班,非必要不要出門,學校停課了,學生網上上課,直到四月二十日。地鐵巴士仍行駛。超市門外有人排隊。食肆基本不營業,仍開門的只做外賣。乾洗店門口貼了公示:店內同一時間不能超過兩名顧客。
你以為紐約人怕到不敢出外?有些的確好擔心。但是,生活仍要儘量正常。有人依舊出來放狗,有小朋友在街口玩單車,有人在公園坐,郵差依然派信。
同事也在午飯時間出外散步,吸收維生素D。我也練了四英里,即6.44公里。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5.png?resize=640%2C640&ssl=1)
二○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吃過晚飯,外出跑了幾圈。晚上人少很多,但也有人出來透透氣。這回成功跑了個五公里(3.11英里),證明呼吸還行,心肺功能提高了。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6.png?resize=640%2C640&ssl=1)
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在美軍協助下,紐馬EXPO的場地Javits Center改建成臨時醫院,有二千九百一十張病床,比全紐約市最大的表維醫院(二千六百張病床)還要大。專門收治不是感染到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減輕正規醫院的壓力,讓醫護人員能集中火力應付新型冠狀病毒。
希望疫情早日減退,大家健康平安。
二○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不肯定自己是否中了,但又未至於病到要去醫院做檢測,出去跑個五公里,看看會否氣喘暴斃街頭。死不去的話,就當是沒事吧。
二○二○年三月三十日
眾所周知,紐約市是全美COVID-19疫情的重災區,上星期有一天單日增加了過萬宗確診,每天確診人數是以幾千計算。昨天星期日(三月二十九日)七小時內,紐約市就有九十八名確診病人死亡。
有醫護感染後死亡,九百八十名紐約警察確診。截至昨天,三名確診紐約警察死亡,還有一名五十三歲的電視台經驗豐富的突發女記者因染疫病逝。
今天早上證實紐約市首次有小孩因武漢肺炎死亡。住在中央公園旁的隊友都不敢去公園練習了。最新消息是五名地鐵員工中招死了。
我每天都聽到窗外有很多救護車聲。現在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了,自求多福。白天在家上班,晚上人少時才出去跑步。
二○二○年四月五日
昨晚,隊友們互報平安。有隊友柏林馬和芝馬都雙雙抽中了,唉,唯獨我是一個也不中,只有一項紐約馬拉松。希望到時順順利利吧。
隊友下個月的布魯克林半馬估計會取消的了,今年的紐約半馬取消後,我對六月前的賽事都不存厚望了。人還在,賽事可以明年再玩。沒機會了,就沒吧,時也命也。
一早出去練習,人少車少。走在空曠的馬路中央,前後無車無人,有點玩馬拉松賽道包尾的感覺。一口氣練了六英里,即9.66公里,算不上是長課。
這場世紀災難,正是考驗大家心智和情商。跨得過這個坎,又是一名好漢。好漢我是註定做不成的了,就當個老不死的八婆吧。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7.png?resize=640%2C640&ssl=1)
二○二○年四月十一日
我再說一次,紐約市沒有封城。
請不要再用「封城」這字眼。超市和藥房開門做生意、地鐵和巴士每天仍然行駛,郵局、銀行依然開門,郵差依然每天派信,我也外出跑步,鄰居今天一早也開車去維蒙特州探親兩天。
COVID-19肆虐全球,美國確診人數全球第一位,紐約州是全美重災區,紐約市更是全美疫情震央。
這裡要講得很清楚,紐約市是紐約州的一個城市,平時大家常掛在嘴邊的「紐約」是指紐約市,說「紐約州」的話,是要特別說清楚是「紐約州」。紐約州之所以成為全美重災區,是因為紐約市的確診數字,單是一城的數字已超越了整個州。
先解釋這個,然後看紐約州健康廳的數據才會明白是什麼一回事。
紐約州政府上星期終於出爐數據圖,按縣(又叫郡)列明每天接受COVID-19的檢測、確診、死亡的數字。
紐約市分五個行政區,五個行政區在紐約州的角度看是五個縣,所以看紐約州數據圖時,要知道對應紐約市五個行政區的縣名是什麼。
紐約市五大行政區和對應的縣:
布朗克斯 (Bronx):Bronx縣
布魯克林 (Brooklyn) :Kings縣
曼哈頓 (Manhattan):Manhattan縣
皇后區 (Queens):Queens縣
史泰登島 (Staten Island):Richmond縣
單看確診和死亡數據,皇后區是震央中之震央,而皇后區的震央在哪裡,數據圖就沒有顯示,但新聞已多有報道,就是 Elmhurst 醫院。Elmhurst區是紐約市其中一個華人區,區內有很多華人餐館、超市,連圖書館也有中文書專櫃。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9.png?resize=640%2C321&ssl=1)
大家可能以為很多華人中了,有是有的,但單看確診的死亡數字,按族裔的話,依次是西語裔(34%)、黑人(28%)和白人(27%),亞裔只是7%。西語裔是指母語是西班牙語的南美洲裔,他們當中有些是歐洲移民到南美的後裔,即白人 ,也有些是混了印第安人血統或黑人血統。亞裔數字明顯的低可能是戴口罩的關係。
在此,真的要萬分感謝仍然開門做生意的超市,每天供應必需的食物,也感謝仍然每天開行的地鐵和巴士,還有一大班前線醫護人員(每晚七時全市各區都為他們鼓掌,小編也有參與)和其他必要行業的工作人員。而華人超市則在上星期開始,齊齊關門休市兩星期。
最新消息,紐約市長剛剛宣佈,公校學生繼續在家遠距上課,這個學期是不會回到學校的了。如果學生不回校,即是大部分家長也不能回辦公室上班的了。
今年,大家都特別渴望夏天快點到來。這是希望,人生總要有個希望。
二○二○年四月十二日
三月二十日開始在家上班,現在才來寫日記,好像有點遲。但是白思豪市長昨天上午才開記者會,說公校繼續關閉,直到學年結束,師生繼續網上教學。公校學年在六月底完結,可以預料,大家至少還要宅到六月底。
上星期才將買捷運卡的信用卡帳戶凍結兩個月,看來要延長凍結期了。這張信用卡跟薪金帳戶連在一起,每兩星期發薪時,就自動從薪金扣除買捷運卡月票一半票價的錢,即六十三塊半,放進信用卡帳戶中,一個月後,信用卡帳戶就有一百二十七元,夠錢買一張月票了。這種叫Pre-Tax Transit Benefit,因為是稅前扣的錢,交稅時實際會省了幾百元,小數怕長計,何樂而不為。
今天周日,終於可以休息下來,攤在客廳的沙發上,享受早上寂靜的陽光。
年頭從圖書館借來兩本書,看了一半,一借再借,三次續借後就要歸還,還在擔心沒時間去圖書館,現在圖書館已關閉,已借出的書可保留到五月頭,嗯,現在市長這麼說,圖書館好大機會會延長關閉期。如果到時仍看不完這兩本書,真的有負市長的好意了。
窗外只有零落的車聲,還有遠處不時傳來的救護車鳴笛聲,伴着哀鴿(mourning dove)一聲聲的哀鳴,要呷一口熱茶,才讓人心靜的專注書上。
二○二○年四月十二日
天黑了人少了才出動,只跑了兩英里,即3.2公里,配速比競走時還要慢。當是交叉訓練,主打還是競走。上個月買的小盆栽,第一次學人養花,應該不會養死吧。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10.png?resize=640%2C640&ssl=1)
二○二○年四月十三日
一早起來,就聽到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房子裡的氣溫有點冷,早上不低過五度,室內暖氣就不會開動,這春天的氣溫就是有點尷尬。
兩天沒有看新聞,其實也不用多看。工作忙到已夠打發整天的時間,根本無暇再看那些數字。在家工作有個好處,就是多留意一下地板和窗台有沒有灰塵,然後忍不住就會吸一下。衣服頭髮反而沒怎理會,臉倒是會洗一下的,不用冷水濕一下眼皮,魂魄好像沒有完全醒過來。
七時半開始,公司同事陸續上網報到,我是懶得回應的,只點讚。因為怕錯過消息,所以在家上班都是戴着耳筒,有重要消息就要馬上回應,壞處是一大早大家都喜歡七嘴八舌,一陣陣的回應鈴聲在耳筒之間盪來盪去,電腦屏幕也不斷彈出回應提示,煩得人完全不能打字。
摘下耳筒,攤坐在椅上透一口氣。
這才發現,外面的雨聲中,夾着一陣陣清脆的鳥聲。那隻鳥應該躲在窗外的樹椏上避雨,拉開窗簾,卻看不到牠的身影,但明明知道牠就在窗外,吱吱吱的唱過不停。
平時牠應該也在附近,只是車聲太嘈,蓋過了牠的歌聲。今天竟然難得地聽到了。
就像城市的星空,都存在幾億萬年了,只是城市的燈光污染,看不見罷了。
二○二○年四月十六日
昨天星期三忙到不可開交,部門同事聊天室忽然有人問:「大家收到錢沒有?」
一言驚醒夢中人!上星期還是兩星期前,政府才說會因應疫情,派錢刺激經濟。如果在交稅時,政府有你的銀行帳戶,這張stimulus check會直接存入帳戶中,不用等郵差派信。
平時每次發薪,都會自動存進銀行帳戶,我都甚少理會金額,所以到底每月賺多少錢,我真的不知道。這次特別上網看看這筆「疫情」刺激經濟金過戶了沒有,哇,真的有啊!
加上剛收到的聯邦退稅(去年多交了),突然覺得自己變了「有錢人」。不過,左手來,右手去,突如其來的意外錢,好快又會被我花光。只是這次花得毫無罪惡感,還很理直氣壯。
二○二○年四月二十日
此時此刻,應該人在波士頓馬拉松的終點的,不是參加波馬,我是不可能有資格BQ的,只是去年已請假三天,預備去波馬給朋友打氣。有友人還跟我構想如何弄個搶眼的橫額,上次紐馬黃氣球失敗後,這次一定要想得周詳。
唉,誰知今年會這樣。波士頓馬拉松因疫情取消了﹗不過,我始終相信,人到衰處自然紅。將來回頭一看,一件事的無端終結,就是另一件事的起點。人生就如畫鬼腳,天無絕人之路,這條路走不了,就走另一條路吧。人生就是這樣改寫過來的,沒有當年的XXX,哪有今年的YYY。
六時多才起來練習,幾乎每個街角都碰到路人,過馬路時差點被汽車撞倒,司機不斷在我背後響喇叭,估計他想下車打我了。
太久沒練,四英里,6.44公里,夠了。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11.png?resize=640%2C519&ssl=1)
二○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連養仙人掌也會養到淹死的我,真的是植物鬼見愁。三月搬了公司,新環境下,決定痛改前非,買了兩個小盆栽放辦公室。
天意弄人,突然宣佈要在家上班,匆忙中忘了把盆栽拿回家,只好在第二天騎單車回去取回來。
初時以為是多肉植物,不用澆水,後來發現葉子有氣無力垂了下來,良心發現上網查一下這盆東西的身世,原來是要澆好多水的,還要照一下陽光。於是拚命補回之前缺的水,如珠如寶的,每天早上捧到窗台曬陽光。
看到抽新芽,葉子多了生氣,越長越肥,雀躍萬分。可惜又發現陽光曬多了,葉子會焦的。幾朵新出的花蕾,也像乾花一樣脫落了。
落紅不是無情物,乾癟的花蕾,堆在泥上,希望化成花肥更護花。
現在整盆長得綠肥紅瘦,非常不對稱,看來要骨肉均稱,還要多加努力。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12.png?resize=640%2C640&ssl=1)
二○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左腳小趾傷患一直未好,天天做腳底按摩的了。換作從前,一早已跑去看針灸師,但這個時勢,唯有靠自己。
很久沒練長課,不到六點起來,早點出去,趁車少人少,多練一點。七英里,即11.2公里,比上次練習長了一英里,希望每周逐步拉長距離,暑假時可以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至於配速就算了,總之不要再弄傷就當贏了。
今天特別去大橋練習,跑過紐馬的自然知道這是什麼橋,就是令一眾跑手都很沮喪的59街大橋,很長,一上去,好像沒有盡頭一樣。
橋上好多單車手和跑手,大部分都戴了口罩,只有我沒戴口罩,跑道和單車道緊貼,很難保持六尺社交距離,雖然空間也算開揚,為策安全,不敢在橋上逗留太久。
這個城市很奇怪,以為她睡了,一下橋,就聽到樹上的鳥兒在唱歌,夾雜着地鐵到站的刺耳剎車聲,一輛巴士迎面駛來,幾乎是空車,但卻停站,兩個等開工的男人,戴着口罩就上了巴士,然後慢慢駛上大橋走了。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13.png?resize=640%2C640&ssl=1)
二○二○年五月一日
一個人的福氣,就跟一個人的酒量一樣,用完了,就沒了。酒量早在前半生用罄,餘生來點福氣,不過份吧。
早餐是久違了的,邪惡豬肉腸太陽蛋通心粉;午餐義腸沙拉是外賣,就不放上來了;下午茶是至愛的博士茶,增加免疫力,又可寧神;晚餐是摩洛哥漢堡牛肉餅,用的是93%瘦的免治牛肉,加香草煎,不會太油膩。
這一刻,覺得自己好頹廢。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14.png?resize=640%2C640&ssl=1)
二○二○年五月二日
不斷有朋友說要給我快遞口罩,每個都說,他們有很多口罩,可以給我,有個上州的朋友更有一大箱N95。不過,我都一一謝絕了。不是本人有好多口罩,也不是有多偉大。
我只回了一句:「如果你有多餘的口罩,不如捐給醫院吧。」結果,大家都收聲了。
每次去超市買菜,我都感謝仍然開門做生意的他們,碰到快遞員和郵差,都會連聲謝謝他們。外面的世界已不一樣了,以後也會不一樣了,但是,至少仍有希望的盼着。
今天本來是三十二英里(51.5公里)大步行,明天是四十英里(63公里)的環市單車行,現在都沒了。當今年的東京馬拉松取消時,已暗叫不妙。唉。人在馬在,單車也在,沒了,就明年吧。
沒有練長課,六時多才出去,人車漸多,避無可避,因沒戴口罩,還給路人斥罵:「你怎麼不戴口罩?」
只練了四英里,6.44公里,沒有大汗淋漓。前院的花開得正盛,鄰居的孩子嘻嘻哈哈地出外玩耍,年少真好。
二○二○年五月四日
晚上睡得太好,早上六時半才起來,相比以前五時起床出外練習,真是懶散了好多。
街頭街尾都碰到路人,經常要走到馬路上避人。今天星期一,原來是送貨日,馬路上都是大貨車,迎面駛過來時也很怕人。
練完回家梳洗,準備在家上班。甫一坐下看電郵,就收到「累積假期太多」的警告通知。因為要在家上班,本來預定四月去波士頓的大假取消了,加上加班,現在超出十多天,不馬上放掉的話,就會全沒的了。
先申請暫緩放假,然後每周休息一天,變成每周上班四天,下個月還要被迫放假兩星期,才能把多出的假期暫時消掉。對,都是有薪假期。
這個星期,糧單又多了錢,也不知道是什麼一回事。應該是地鐵月票退款吧。但是,竟然退這麼多?
這些小事,真的不想花精神去弄清楚了。
![](https://i0.wp.com/editordevil.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image-15.png?resize=640%2C640&ssl=1)
二○二○年五月六日
本來要寫宅記,記錄紐約疫情的,但本人一點也不宅,而且天性八卦。前幾天,看到有消息傳紐約市的郵政因為受疫情影響,少了大量包裹,財困下要關門大吉。
是不是少了包裹送運,我不知道,但郵政局天天照常開門辦公是絕對肯定的。郵局離家不遠,本人也去過郵局寄郵包,郵差天天都在派信,通常一天兩次,早上是送包裹的郵差,下午是送信的郵差。昨天才跟送信郵差打招呼,加上快遞公司,天天都有不少包裹運來運去。
今天體感氣溫六度,一早出去練習,故意走去人少的橫街,避開放狗的路人。六時多,馬路上已有好多車,這麼早,人同此心,原來好多跑手也一早起來練習。
結果,在橫街窄巷,竟然跟一名也沒戴口罩的男跑手迎頭碰面,大家像觸電一樣,即時彈開幾米,跟住還被他罵了兩句。
阿哥,你也沒戴口罩,你也跑出馬路的,你罵我作啥?
真開心紐約恢復正常。現在台灣疫情緊繃,看您這篇特有感啊。祝福!
歡迎來訪﹗防疫工作是要大家合作的。天祐台灣。加油﹗
好仔細的分享,真的值得我們台灣人來看看。
謝謝來訪。台灣一定可以捱過這一關的。天佑台灣﹗
近日同朋友吹水,十個有九個呀話疫情後, 一定要去旅行,我唸一通關全香港人走晒了!
呢句真。有得走可以走邊個唔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