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怪網上資訊太多,只怪自己貪多務得,只怪自己後知後覺,已不是第一次突然驚覺曾經追看過的作者離世了。上次是十幾年前,想寫一下中學時看過的趙寧《吾妻一一是三八》(5711438),一本很好笑的幽默小品,怎知上網一查資料,卻發現作者已走了。彷彿才是昨天的事,情緒一時之間轉不過來。
這一次卻是她。大家的經歷不謀而合,都是愛寫飲食,愛煮,愛吃。
那時候追看了一段時間,還跟着煮黑心菜呢,就是用黑墨墨的鑄鐵鍋,煮出來的菜很滋味。後來她的粉絲越來越多,好像多到廿幾萬,開了臉書專頁,網站也有好幾個,不單寫部落格,還譯起書來,看起來挺忙碌的。
可是我對臉書不太有興趣,自從對方在部落格減少更新後,我就很少再追看她的消息了。那時候,我也開始轉移興趣,做起運動來,忙於鍛煉,準備參加馬拉松。單看自己訂閱的部落格,多年來內容的增遞,就知道我的興趣由什麼變成什麼了。
時間有限,就只能看真的很喜歡的,次一點的,就只能無奈推向後,時間一久,就完全趕不上,漸行漸遠,慢慢忘記了自己曾一度醉心過的東西。
這幾天良心發現,打開部落格閱讀器,重新看一下訂閱的部落格,看到對方已不再更新的版面,幾年如一沒有改變。有些事情我是記得的,突然很想回去看一下。結果一點進去,當場嚇呆了。以為看錯了,這是玩標題吧?讀了第一段,已覺得不太對勁。心裡不斷說不不不。
「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看完她大半年前寫下的遺言,實在很難接受這個現實。
突然想起十幾年前也在自己部落格上跟大家說再見的趙來發,也想起幾年前猝逝的好讀網站版主周劍輝先生,還有臉書「歷史時空」離世的版主……他們都走了,但他們的文字仍留在這個時空中,仍然殘存在讀者的心裡。
很多人都喜歡讀蘇軾的詩詞,我也愛,但我偏對「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情有獨鍾。老師問我為什麼,我說有共鳴啊,
人,實在難與日月爭壽,但只要活在別人的回憶之中,生命就能以另一形式延續下去了。
我爸走了很多年,但我覺得他沒有離我而去,他仍活在我的文字之中。只要我仍在,沒有老人痴呆,我爸也會隨我的記憶一直活下去。
今天,我一位堂哥也去世了,大我三岁。
节哀。做点运动,注意健康,对得起自己,这样才可以照顾你身边的人。
認同,最後那句,抱抱! 我爸爸也是,他一直都在,uncle 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