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紐約拉瓜地亞機場前,掠過曼哈頓的上空,看得見帝國大廈,有種感覺以為坐飛機回到香港舊日的啟德機場,跟城市的距離那麼近。我坐的是從芝加哥機場轉機的內陸航班,降落在紐約的內陸機場,跟國際航班去甘迺迪國際機場的路線不同,那些航機我坐過,從北極或加拿大向南飛過來,從大西洋彼岸的歐洲往西飛過來,然後一是從長島那邊掠過,一是老早在美國中部調了機頭,在紐約市遠遠的南方直往東,飛向甘迺迪機場,看到的紐約市會很不一樣,遙不可及的。
紐約給我第一個感覺是很平,很平坦,有點像我三十年前坐飛機到新加坡,飛機快要降落時,我拉開座位旁的窗,下面的新加坡就像一塊餅的平。我從來不覺得香港是個多山的城市,住久了,反而覺得香港很「平」,但一坐飛機到外國,在飛機上看人家的地方,就覺得香港很不一樣。
因為紐約很平,就算有多少摩天高樓也好,天空仍是很大的,完全沒有被高樓切割,可以用一片來形容。紐約分為五區,都是平的,沒有高山,連山丘也沒有,摩天樓都在曼哈頓,集中在中城和下城金融區,其實下城就只有一幢參天大樓世貿,現在遺址改建為自由塔,中城高樓比較新式,也比較高,但在偌大的天底下,其實也高不到哪裡去,擋不住多少的天空。
紐約的天真的很大,而且很藍,看不到邊際,像是去到天腳那麼遠。印象中,天是這麼大這麼藍的地方是北京,北京的天空也很大,那時的我站在頤和園的亭台上,遙覽藍天下整個北京城。我相信地靈人傑,活在一片大天空底下的人,胸襟和目光應該很不一樣。
紐約藍天的時間有多長,我真的沒有數過。很多人覺得倫敦天氣不好,灰灰暗暗,像老照片,我這個遊客也覺得是,如果要給個顏色,倫敦可能帶點灰。紐約,我就想到藍,因為天很大很藍,經常的藍,藍得耀目。
紐約當然也有不好天的日子,下雨、下雪,天都是灰的,陰天時也看不到藍天和太陽,但這日子通常都不長,很快就雨過天晴,有時候,雨雲更是隨風而散,在路上走着,遇着過雲雨,進門後,再望向屋外,已放晴了。有時候,跟同城的朋友講電話,對方說屋外正下雨,我說我這邊沒有啊,登時有一種活在平行時空的喜感。
天藍,有點白雲會更好看,但偏偏紐約的藍天不一定會有雲,秋天時更是萬里無雲,就是一片藍。有雲的話,感覺天會親近一點,離地面距離也近了。但紐約天空的雲卻甚高傲,都是高高在上的多,不像赫德遜河上的白雲,近得像觸手可及,可以看到雲的邊緣像甩了絲線的布,慢慢地改變着形狀。
紐約一年到頭,差不多都是藍天,連冬天也是,只是氣溫很低,所以一到春天,天氣回暖一點,紐約人就會湧到街外,公園都是人,初春大家已等不及在草坪上曬太陽。在室內窩太久了,看到藍天就有種衝動想往向跑。紐約人之所以充滿活力,外向,我想跟這裡的藍天有很大的關係。
這篇文章是跟一位文友合作的一題兩寫,叫「紐成一片」,各自寫自己所在的城市。每人輪流出題,每周各發一篇文章。本周題目是我出的:天空。
下周輪到對方出題。
看到这段,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就像我前几天看周星星的《破坏之王》,吴孟达说“这些钱也不是我收的,要捐给祖国内地受苦的同胞”的时候,我都鼻子一酸,觉得这些台词再也不会有啦,哈哈。
你说的《破坏之王》,是一九九四年的电影,十几年后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香港人仍很热心捐钱救灾的,之前的华东水灾,电视台更有筹款节目,香港人给大陆捐钱那时真的很热心,我也捐过。但汶川地震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捐钱这些都成历史。北京奥运当年,香港人仍以中国为荣,这个我很记得,因为当年我和很多香港网友也写过这件盛事,那时大家仍会为中国能拿多少面金牌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