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叫粉絲做「春雨」,日本人寫的食譜書上如是說,多詩意的名字。去年從博客來訂了一套三本的Staub鑄鐵鍋食譜書,作者是日本人。看中當中一個簡單的韓國菜,一看材料中寫着:「春雨,二百克」,不知為何,查也沒查,就聯想到是粉絲,香港人說的粉絲是用綠豆做的。
唐人李商隱可沒想到粉絲,他寫的詩《春雨》,瀰漫着晚唐那種高門堂宅情人怨別離的濃濃氣息,天文地理,飛禽走獸,甚至連一隻蚊都會是觸動詩人愁緒的靈感。
悵臥新春白袷衣【祫,音夾。白夾衣,古代在家休閑服也】
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
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
萬里雲羅一雁飛
所以,我做不成詩人,也沒想過要做詩人。從早到晚,我只會想到吃。
朋友說我常有食福,我說是因為為食之故。美國飲食文學教母M.F.K.費雪因受保守的家庭影響,令她逆向發展,反而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渴望,開啟了自己的味覺,改變了美國人對飲食的看法。我呢,是因為家人不會做菜,從小就厚臉皮,經常到鄰居朋友同學老師家裡蹭飯,樂而不疲。整天都在想,怎麼把這天下美味都吃進嘴裡呢?
這個韓國菜,春雨煮豬肉,做法簡單又美味,最適合我這等懶人。
先把至愛的豬頸肉切成入口大小的小片,然後用料酒和太白粉醃一會,本來要下鹽的,但我戒鹽,飯菜都不加鹽的,希望味鮮一點的,自己酌量下鹽,帶出肉的鮮味。
在鍋內下麻油,把配菜(蒜頭、大葱、胡蘿蔔)逐一煎好,再下豬肉,跟着是青椒或紅椒,最後灑下泡浸晾乾水的一場春雨,加入醬油、蔗糖和味醂,上蓋,改中火。待十分鐘,因為我用的是鑄鐵鍋,等到蓋邊有水蒸氣冒出時,轉為小火,煮五分鐘,熄火。然後開蓋,略為攪拌,上蓋,利用鑄鐵鍋的餘溫將食材微煮十分鐘,然後就可以上碟了。
吃這個春雨,一點也不用愁,還很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