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圖書館有沒有中文書?答案是:有的,而且很多。
看一個城市的文化,我覺得要看兩種東西,第一是看當地的圖書館,第二是看公共交通上,乘客在看什麼書。現在流行書,所以有時看書的也會被以為是滑手機。剛來紐約時,坐地鐵時,總會見到車廂裡有人在看紙本書,有些還是很嚴肅的文學書。
公立圖書館系統
紐約市有五個行政區:曼哈頓、布朗士、布碌崙、皇后區和史丹頓島,有如香港的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但紐約市公共圖書館卻分成三個系統,紐約公共圖書館系統、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系統和皇后區公立圖書館系統。
紐約公立圖書館系統服務曼哈頓、布朗士和史泰登島三個行政區,凡是紐約州居民都可以申請紐約公立圖書館的借書證。以上三個行政區的分館都隸屬於紐約公共圖書館,只要有紐約公立圖書館借書證,就可以在這三個地區的分館借書和使用服務,借書服務也是相通的,你可以在曼哈頓一個分館預訂了一本書,然後在你指定的布朗士區分館取書,很方便。
布碌崙和皇后區是曼哈頓以外的兩個獨立系統,布碌崙的公共圖書館證不能在皇后區使用,也不能在紐約公立圖書館系統使用。
現在申請這三張公立圖書館的條例改了。以前是只有住在曼哈頓、布朗士和史泰登島的居民或在這三區工作的紐約州人士才可以申請紐約公立圖書館借書證的,有一張紐約公立圖書館證也是一種身份象徵。其他兩個系統是只限居住在這兩個區的紐約州人士申請的。
不過,這些規定都改變了。
所以,一個紐約客,按道理已屬於紐約州居民,至多可以有三張圖書館證:一張紐約公立圖書館圖書證、一張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借書證和一張皇后區公立圖書館借書證。問題是,有沒有需要申請三張不同系統的圖書證。因為還起書來也很不方便的。
每次借書,成人的話,可以多至五十本圖書和十片DVD。圖書的借書期限三星期,可續借三次,逾期還書每天罰款兩毫半,DVD逾期不還,每天罰一元,我試過忘了還DVD,被罰了美金十七元。之前因為疫情影響,在去年三月全市圖書館閉館前借的兩本書,還書期推至今年一月中才計算還書期。
圖書館的福利
美國的福利好,大家都聽過,但好在哪裡,一時也說不上來。
如果要數,可以數一下圖書館。以前在任何一個分館訂書,都可以指定在另一分館取書的,費用免費,視乎你預訂的書的熱門程度,如果前面有很多輪候的讀者,有可能要等幾個月的,等不及的,就自己上網買一本自己擁有,回家讀個飽吧。
冷門的,通常三四天就收到電郵通知,到你指定的圖書館取書的了,過程很方便,除了有一次我指定的圖書館發生幾十年難遇的水淹,電力裝置全壞了,無法開門,結果預訂的書到後也沒辧法去取,過了七天期限,訂的書退還原來的圖書館,我要重新申新預訂一次,改為送我家附近的圖書館。我家附近圖書館離我家只有三條街,走過去拿書很方便。平時不選送去那裡是因為怕下班後來不及在關門前去取書。
現在圖書館的設備越來越好,除了藏書,還有雜誌、音樂CD和DVD,這年頭大槪沒有人聽CD和看DVD的了。但十幾年前,圖書館的CD和DVD藏量非常多,我就經常去,發掘從前沒聽過或沒看過的音樂和電影。曼克頓有個分館是專門放DVD的,熱門電影都被借光,但仍有不少冷門的歐洲電影DVD可以借。進了庫藏一看,簡直如入寶山,不想出來。
從前借DVD,只能去分館借,不能在網上預訂,就是你看到哪個館子有想要的DVD,就得親自去拜訪,人家不給你送。但現在條例又改了,大家可以在網上預訂DVD了,以前我曾在網上找到多年一直看的韓國電影《殺手的回憶》,非常感動,不用跑去老遠的分館借回家看了,預訂了,過幾天就在家附近的分館拿到了。
現在還有一項小改動是,預訂藏品逾時不拿的話要付罰款兩毫半,避免浪費人家公帑。兩毫半連給乞丐也會被嫌棄,只是象徵而已。這只是小事,但也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誠信。
圖書館每年大清倉
廿年前,圖書館每年都有清倉行動,就是把舊藏品,包括成人圖書、兒童書、DVD、CD全部賤價出售,騰出空間放新的藏品。用賤價形容是一點也不誇張。每本書才兩毫半,都是七八成新的,有些更像全新,但因為借的人少了,圖書館決定放棄。
那時我是看到通知就拿着手推車去掃平貨的。買了一車,十元也不用。
因為分館的清倉不是統一日期的,所以要看運數。有一次經過某一條街,忽然想起附近有一家圖書館,於是跑去碰運氣,居然在大清倉給我買到一直在找的 《Tapestry》(1971)大碟,收藏了Carole King的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 價錢只是五毛﹗
紐約圖書館有很多中文書
圖書館書的藏品除了是英語外,視乎分館所在地方,會有不同的語言藏品的。
從前在紐約公共圖書館,中文書藏量最多的分館是當代藝術博物館MOMA對面的五十三街Donnell building分館,有好幾排書架都是放中文書的,走進去,還以為自己進了大學圖書館。Donnell building分館還是紐約市出名的兒童圖書館,館內有著名兒童文學家碧雅翠絲(Beatrice Potter)童書插畫的手稿,看着那些百多年前畫的《彼得兔的故事》,感覺就很陶醉。可惜,二○○八年, Donnell building分館要拆缷重建,分館三十萬本藏書全都分散各分館,原有大部分的中文書就搬到第五大道的曼哈頓分館,五十三街分館至二○一六年才重開,但已少了幾層,感覺已很不一樣,童書手稿展覽沒有了,我也沒有再上去了。
不過,現在很多人都不介意看不到手稿的了,覺得看了電子版也沒兩樣。我是老派人,現場看,跟隔着電腦看,歷史感已很不一樣。像你看到有人在你面前流血了,跟你聽到某人說有人流血了,是不一樣的。
電子資源
雖然圖書館電子化令人失去某些閱讀的快樂,深度減少了,但以廣度來說,卻推向了從前無法接觸的層面。
現在,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圖書館的電子資源,看到許多中文和外文雜誌,例如《讀書》、《文學評論》等這些嚴肅的文學雜誌,以前一定要買才能看到,這些雜誌的時間性不強,所以遲了三個月也是看得很開心。 可是,大陸雜誌分享的平台幾年前不知原因再不能用了,我喜歡的幾本大陸雜誌從此緣盡了。
看來發展電子資源是圖書館的大方向,我從過去訂閱讀五六本實體雜誌,降到近年是根本不訂了,就可以知道雜誌經營越來越困難了。這也難怪,圖書館已有,我真的犯不着去訂,堆到滿屋都是,幾年後還要傷腦筋到底清理好還是續訂好。
現在圖書館不單是有實體版,還有電子版,隨時隨地都可以借用。
但是,話雖如此,電子資源,不是永遠的,因為它們有格式的限制,也有電子空間的限制,幾年前在圖書館收藏了幾本有關星戰的雜誌,因為電子資源的應用軟件更新,那些舊的電子雜誌都清空了,就是你以為在你袋裡的錢,政府有一天告訴你,不好意思,我們要清零了,於是你的錢變成以下數字和字句:404 not found。那是回憶,我沒有付錢買,所以被清掉我也不能投訴。
現在,學乖了,喜歡的東西,不要嫌貴,可以付擔就買不來吧,有物拿在手,比那些數字的錢更實際。
這篇文章是跟一位文友合作的一題兩寫,叫「紐成一片」,各自寫自己所在的城市。每人輪流出題,每周各發一篇文章。本周題目是對方出的:圖書館。
下周題目輪到我出題:代表本市的一首歌。
这个模板好,配色也舒服。右边栏热门文章的列表那里是不是我这显示的问题,有点怪。
感觉纽约公共资源还是要好很多,还能搜着老书。记得有一位老人住在纽约,写了本《烟雨任平生》。
这里的公共图书馆资源算是很丰富的,基本的都有,中文书也很多,当然不可以跟香港的公立图书馆比较,不过就书而言,我觉得也很不错。我没有去过中国和台湾的公立图书馆,所以不太清楚。现在互联网很方便,馆里没有的藏书,有时可以看看有没有电子书。电子书也没有,如果真的想看,就只有自己买书了。
是不是这种
对,热门文章显示是这样,这是文章名字。是之前的模版的,我把它删掉改一下吧。
我来了,这次轮到我说不好意思,拖了这么久,没有先来看文,是怕受你影响。果然,纽约比成都先进了不是一星半点,我要是先看你的文章,没准写的时候就没那么有信心了呢。
这次还巧,最后一部分,咱俩都写了电子资源。
沒有沒有。不用不好意思。一周內出文就可以了。
时代步伐毕竟都是一致的,无论中外。现在还在看很多电子杂志,太多了,有时也来不及看就出新一期了。但是,想拥有的书,我还是会买的。要讲图书馆,真的还有很多可以写的。我还未写我在香港的图书馆经验呢。
不过你得要看看我的「没有地址」一文,你才明白为什么我要到高中才去图书馆借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