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近二十年的舊稿,有些文稿散佚多年,找也找不回來了,有些十幾年前寫的,如果不是在外掛的備份硬碟機中找到,真的忘了以前曾寫過這些文章,而且居然還有「作者簡介」﹗
這是其中一個,應該是剛來紐約不久後寫的:
以前在香港以筆謀生,只要有錢,無所不作,願望是儲一筆錢,在香港度過餘生。怎料三十歲不到,已將積蓄花光。臨別香江,做了平生從沒有做過的事:在一間慈善機構任職,任勞任怨,幾乎是貼錢打工。
移居美國紐約,從此修心養性,改以口「搵食」:在大學教書。學生在學期末寫的教學評估報告,評語是:「有趣、搞笑。」上課時,經常被隔壁課室的教授投訴聲浪太大,請將門窗關好。教書經常不依章法,任由學生自由發揮。
曾與學生訂立規章:舉凡成功找到教學的錯處,可加一分。至學期末,共輸了十分,結果每個學生大派一個A,從此不敢再立任何規章。
嗜好是忙裡偷閒,最新近作可到網站XXX瀏覽。
(網站早已沒了,好像寫了一年的,不過,已忘了在那平台到底寫了些什麼了……那時Google還沒出生。)
十三年前,有香港某出版社編輯主動約稿,全部稿件備妥,連台灣作家朋友也答允寫序了,於是寫了以下的「作者簡介」,但出版計劃最後告吹。
曾任職出版社、雜誌、報紙,以及於大學任教,一直從事文字工作。現居於紐約。
(好正經……)
之前出版過英文學術書,作者簡介(bio-note)當然是英文的,那個「作者簡介」就更正經了。
再翻一下書櫃,又找到一本陳年舊作,「作者簡介」這樣寫:
只是寫一些與飲食,閱讀有關的文字分享,人不吃會死,不看書會枯燥無味,與死人無異。
(好悶……)
一出書,我人就會三百六十度扭正過來,正經無比。
書是聖物,不可以褻瀆。小時候家裡聖物就只有一本《通勝》。
我爸以前常說,累了也不可以坐在書上,否則下世投胎會不識字。不識字對我爸那一代人來說是很惡毒的詛咒。可是,以前當編輯時常與批發商打交道,一講起書,對方就更正我說:「那些叫貨。」
1 thought on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