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天,按目標時間完成了這件難度中上的毛衣:蕾絲葉子反領毛衣。
難,是因為織圖很多地方寫得不清楚,就像武功秘笈殘缺不全,功夫半桶水的,就會一籌莫展。花時間前後思量,自行打通任督二脈,一路織下去,過程顛簸,如開四輪越野車,上山下海,待到終點,心頭石一放,全身神經隨即鬆脫,先拍個作品完成照片,然後就寫一下前因後果。
這件毛衣織法很傳統,前後幅、兩隻袖子,分別織好後再縫合,然後才織衣領。看設計,不明白設計師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四幅完全可以用由上往下織的,最後才織衣領,省掉縫合的時間。我最怕縫東西,織得如何好也沒有用,一縫就很醜。


如果可以選擇,我會選織無縫毛衣的,往上織和往下織我都織過,往上織比較容易織,但圖案有限制;往下織圖案花款多變化,而且可以一邊織一邊試穿。雖然很多人覺得傳統四片織法,織出來的毛衣,腋位空間很充裕,穿上身會舒服點。但是,憑我過去的經驗,兩者其實都可以很合身的,腋位空間足夠,兩手行動自如的。
這件毛衣的衣領本來要求Brioche針法(大陸稱之為元寶針)的,想當年自學編織時,半年織齡就織了一件Brioche針法的斗篷,想想也很神奇。那時候還只是沒有這麼多網上資源,要學Brioche針法,就只能買書看,慢慢啃。
現在也很神奇,就是完全忘記怎樣織了。試了三次,加上織圖寫得實在太差,最後放棄了,改用漁夫魚骨紋(Fishman’s Rib)的織法,即是knit one below,出來的效果跟Brioche針法很像,原理也差不多,就是每一行要織兩次,所以織出來的部分會特別厚重,用來織反領很適合,感覺很暖和。
雖然完成了,但因為要縫,自問縫得很差,但因為線位在腋下,不細心看是看不出來的。而且我買的毛線,密度跟要求的有點出入,所以故意放鬆手力織,結果前後不太一致,織平針時就會看得出來,表面不太平伏。
線材是普通的羊毛,不刺皮膚,但不夠柔軟,不過,織這種蕾絲葉子圖案就很突出。因為是有點蕾絲的設計,所以也不要求很暖,
下一個作品會是傳統的Gansen毛衣。毛線已訂購了,準備二月中休假時開工。

(拍手)恭喜恭喜!蓬蓬鬆鬆很可愛,配上暖灰色,好看又好搭。
看過一本毛衣製圖教學書,作者堅持,一片片織完,分別blocking之後再縫合,這種傳統方式才能織出最好看的毛衣,理由似乎是縫線有如衣服的骨架,有骨架結構才好之類的…。
我是偏好無縫編織…不知道是否分塊織真的較好呢?
我縫東西很差,尤其是衫身兩側,細心看就知道縫得很差。你上次提的毛衣,現在進度如何?
我訂的毛線已寄出了,不過剛好暴風雪,郵遞可能受影響。
我真是看不出哪裡縫得不好,大約要靠很近才看得出吧?
我的毛衣打好了,在這 https://www.ravelry.com/projects/hotnimbus/snow-crocus
現在正在使用你上次給我的製圖軟體做新圖 🙂
東岸暴風雪嗎?請你要穿暖些,保重身體!
天﹗好漂亮啊﹗我覺得自己打得實在太醜了。站在你旁邊我覺得自己是一隻波牛。XDDD
謝謝啊﹗家裡有暖氣,不用擔心。工作太忙,根本沒有出外,一星期才出去買菜一次。大家小心保重﹗
我特地去查了「波牛」才知道是什麼意思,你真是太謙虛了。
你開暖氣,會不會再用加濕器?
哈﹗因為我以前很愛打籃球的,真的是波牛。
會啊,我們這裡冬天一定要開暖氣,全天開着的,所以很乾,我都用加濕器的。我也寫過的,你可能沒看過那篇文章。我也打算把那篇文整理一下搬過來,寫一下在家上班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