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線的形狀有三種:一種是已繞成一個球形(ball)或橢圓形(skein)的,另一種是一束一束的(hank),像剛煮好的意大利麵。在亞洲買的毛線,無論是什麼材質,大多是球形的,甚少會見到一束束的。如果是一束束的,得要將毛線繞成一個球形,整整齊齊,這樣編織時才不會把毛線拉到一團糟。
Month: January 2021
編織的利器:織針篇
買什麼針好?用環針還是棒針?竹針還是金屬針?大多數初學者都是從織圍巾開始的,圍巾用的毛線通常是中粗,那就買一對美國7號至8號的棒針就可以了,金屬、竹、木還是金屬棒針,那要看自己的預算,悉隨尊便。真的喜歡了,才考慮怎樣投資編織的工具。
編織可能很悶
談到編織,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阿婆坐在搖椅,一個人在房子門外的走廊日織夜織。第二印象是:織民都是一把年紀的師奶,個個不用自報身世,一看就知道是師奶,可見師奶味多重。第三印象是:老套。我起初在圖書館看到的編織雜誌,那些織物老套到難以形容。雖然我已上了年紀,我也不會穿那些東西。
2017年環布朗克士67公里單車行
環布朗克士單車行,Tour de Bronx,是全美最大型的免費單車行活動,每年至少有五千車手參加。路線在紐約的布朗克士,這一區出名斜坡多,路面崎嶇不平。全程都是馬路,因為是免費,沒有警察封路,完全開放,車手與車爭路,又要過橋、過交通燈,有好多急彎和大斜坡,有些下坡路急彎很多,有些甚至是之字彎,路又窄又彎,如果玩巡航,前面的車手技術不好,隨時撞成一大串,所以參加者要有一定水平的單車技術,否則非常危險。沿路也沒有醫療隊伍支援,車手自求多福。
Made in Hong Kong就沒問題了
那一年,聞說禽流感很厲害。九月份,我少有的從香港坐飛機回來美國。
遠遠看到海關排了一條人龍,比較少見,但心想不關我事,海關通常都不理會我的。
永遠的瑪法達
季諾(Quino)在二零零年九月三十日去世了。他筆下的瑪法達(Mafalda)今年五十六歲了,她在阿根廷、南美洲是無人不知的卡通人物。十幾年前,我跟一位來自阿根廷的同事提起瑪法達,對方驚異為什麼一個來自地球另一面,一個小小的香港的香港人,居然會知道瑪法達。
犯賤才看《背後歌》
有些作者,你一看就會很喜歡,但未必人人會喜歡。喜歡的自然會喜歡,就像榴槤。黃麗群就是這種榴槤作者。
愛書人一生應到一次的摩根圖書館
世上有一家叫摩根的圖書館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座落在紐約的高貴地段。創始人就是JP Morgan (Jack)。裡面的藏品其實是他的父親(名字也是JP Morgan,John Pierpont Morgan,當年富可敵美國的首富,人稱為華爾街之子)在十九世紀末的珍藏。摩根去世後,Jack才將父親留下的私人圖書館公開讓大眾參觀。據說摩根當年就花了六千萬美元(相等於現在的十六億美元)去搜購歐洲的文明。中國明清時代,賈而好儒風氣非常盛,造就了很多私人藏書家。但論氣勢,跟摩根相差太遠,連塵也望不到,這就是美國人恐怖的地方。
來紐約要去Glossier
女的來紐約,一定要去兩家店。
一家是紐約本地護膚化妝網購品牌Glossier。這個牌子開始時只在地鐵車廂賣廣告,模特兒都很年輕,雀斑瑕疵滿臉,賣些化了也不覺得化了妝的化妝品。